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e9YGvagWvSQ

為向教宗良十四世表達敬意並慶賀天主教2025禧年,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以融合台灣民俗文化、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盼加深台梵文化交流,透過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信仰的溫度與創意。
「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今天在教廷傳信大學舉行開幕式,樞機主教鐸瑪士(Silvano Tomasi)、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以及多國駐教廷使節出席。
謝省民接受專訪指出,這次策展主題光榮頌,主要是為了榮耀天主,他身為天主教徒,又生長在台灣道教信仰最興盛的地方,家鄉有知名的北港朝天宮,讓他從小就習慣在兩個不同信仰文化中成長。
「我常常早上到教堂望彌撒,下午在道教宮廟出入,從小對這兩個宗教東西都很熟悉。」謝省民說,他因此有種使命感,希望向明朝知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促進天主教在台灣「在地化」,把天主教信仰與台灣元素整合。
謝省民表示,他很榮幸多年努力的作品受到外交部欣賞,能作為台灣跟教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的作品本身就是為天主創作,能在此聖地展出是莫大光榮」。
曾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剛果籍神父鮑霖(Paulin Kubuya)接受專訪表示,這場展覽證明台灣有很多元的宗教文化,且不同宗教可以和諧相處,他對很多幅作品都很有感觸,希望有機會一一了解每幅畫的創作意涵與背後巧思。
鮑霖指著其中一幅「玫瑰經」作品說,畫中抱著耶穌的女性形象是媽祖,可是媽祖沒有生過孩子,聖母瑪利亞才有孩子,所以藝術家運用巧思將媽祖與聖母放在一起,是台灣文化與天主教信仰的結合。
謝省民許多畫作如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暗藏作者個人「密碼」,包括他在畫人物時常以兒子面孔為模型。鮑霖表示,在玫瑰經這幅畫中,聖母身後有雞、羊、馬、豬4種動物,這其實是謝省民全家人的生肖,藝術不只可傳遞跨宗教對話,還能表達人類心中許多情感與秘密,非常有趣。
駐教廷大使賀忠義致詞時表示,此次展覽是外交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一環,以此表達台灣天主教徒獻給教宗的敬意與祝福,也希望深化台梵情誼與雙邊文化交流。
鐸瑪士致詞時表示,他很高興受邀參加展覽,藝術與美可以豐富人類的心靈,「我認為這次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缺乏希望的時代」。
謝省民曾4度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版印年畫首獎,此次展覽約30件版畫作品,主題包括天主教藝術台灣本地化、跨宗教藝術對話、禧年HOPE台灣。
中國文化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全球逾4百所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致力於推動雙邊合作與學生交流。9月18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代表團在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帶領下,偕同主任秘書Pbro. Mg. Sergio Ayala Viveros蒞臨文化大學訪問,雙方就學術合作、學生交流及未來合作模式展開深入討論。

王淑音副校長率領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蔡佳麟國際長、國際合作組王青組長及東亞組孔心怡組長熱情接待,交流氣氛融洽。Dr. Bauer介紹,該校是巴拉圭私立大學中排名第一的學府,近期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此次在教育部安排下訪問全台多所大學。他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文化大學在校長及副校長領導下,設立專責單位推動國際交流並已取得卓越成就,堪為學習典範。

王淑音副校長指出,文化大學長期與世界各地大學建立良好姐妹校合作關係,為師生提供多元的交流機會。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早在2015年即簽署學術交流協議,此次Dr. Bauer的來訪正好為雙方開啟更多合作契機。會中除討論學生交換研習等議題外,中文系賴昇宏教授也特別介紹本校華語課程及研發教材,歡迎巴拉圭大學學生學習華語。
Dr. Bauer聆聽介紹後深表興趣,讚賞雖然自己不懂中文,但透過聆聽也能感受到中文語言之美,並承諾將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學習。他同時指出,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正積極與區域內其他大學合作,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此次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來訪,不僅有助於重啟並深化雙邊合作,也對文化大學的國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透過與南美洲姊妹校的連結,文化大學將能拓展國際合作版圖,帶領更多師生跨越語言與地域的限制,開創更廣闊的交流與學習舞台,進一步展現文化大學持續邁向全球頂尖學府的決心。

每日聖言 - 9 月 20 日 星期六
聖金大建司鐸及同伴殉道(1846年)
農曆七月廿九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路 8:4-15)
那時候,耶穌周圍聚集了從各城來的大批群眾,祂就用比喻對他們說:“一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他撒的時候,有些落在路邊,被人踐踏,被鳥啄食。有些落在石地上,剛發芽就枯死了,因為沒有水。有些落在荊棘叢裡,被長起來的荊棘窒息了。還有些落在好地裡,茁壯成長,獲得了百倍豐收。”祂說完這些話,便大聲說:“有耳聽的,聽吧!”然後,眾門徒問祂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祂說:“天主國的奧秘只賜給你們知道,可是對其他人只用比喻,這樣:‘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懂。’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那些落在路邊的,是指人聆聽了,惡魔隨即來到,把這話從他們心裡奪去,免得他們相信而得救。那落在石地上的,是指人聆聽了這話,即高興地接受,可是這些人沒有根,只是暫時相信,遇到艱難考驗,便放棄了。那掉進荊棘叢中的,是指人聆聽了,但在前行的路上,卻被憂慮、錢財和生活的享樂所窒息,結的果實不能成熟。至於那落在好地裡的,是指人聆聽了這話之後,以美好和慷慨的心持守這話,恒心堅忍,結出了果實。”
反省
撒種的比喻是農夫生活的一面鏡子。耶穌的聽眾是被掌權者推到邊緣的農夫。在他們的地方,靠農業很難維生。地上都是石頭,日照多,雨水少。此外,人們很多時候不顧惜踏壞莊稼而抄捷徑穿過田地。儘管如此,農夫每年都播種,相信種子的力量和大自然的慷慨。耶穌的話遭受了各種褻瀆,但勇敢相信聖言力量的人會獲得百倍的豐收,以及圓滿的生命、無比的喜樂和自由。你對聖言的態度如何?

每日聖言 - 9 月 19 日 星期五
聖雅納略主教殉道(305年)
農曆七月廿八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路 8:1-3)
耶穌走遍城鎮和鄉村講道,宣揚天主國的喜訊。跟隨祂的有那十二人,還有一些曾被邪魔附身、或患病得治癒的婦女,其中有稱為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曾逐出七個魔鬼;還有黑落德的總管雇撒的妻子約安納,蘇撒納和許多別的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資助他們。
反省
不論是在耶穌的時代,還是教會兩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女性,以她們堅定的信德、望德和愛德,為牧靈、福傳工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聖賢輩出。今天福音中提及的幾位婦女僅僅是其中的幾位代表而已。其中,瑪利亞·瑪達肋納也有「大宗徒」的美稱,其紀念日(7月22日)已於2016年被教會提升為慶日,和宗徒們享有同等的地位。這顯出教會對女性的高度肯定和敬仰。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的是,因為歷史、文化、宗教、體制、傳統等各種因素的干預,男女不平等的問題和現象在教會生活中依然顯而易見。這需要教會上下不但從觀念和態度上改變,更應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女性更多更大的空間,以發揮她們的才華和神恩。這無疑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但卻是有必要開始的過程,否則我們就可能和福音精神背道而馳。

每日聖言 - 9 月 18 日 星期四
農曆七月廿七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路 7:36-50)
那時候,有一個法利塞人邀請耶穌吃飯,祂便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當祂入席半臥時,來了一個女人,是城中的罪人,她得知耶穌在法利塞人的家吃飯,就帶了一玉瓶香液,站在耶穌身後,挨近祂的腳,不停地哭泣。淚水滴濕了祂的腳,那女人就用自己的頭髮擦拭,一邊吻著祂的雙腳,一邊抹上香液。那邀請祂的法利塞人看見了,心裡想:「如果這人是先知,就該知道摸祂的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是罪人哪!」耶穌就回答他說:「西滿,我有話要跟你說。」他回答說:「老師,請說吧!」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銀幣,一個欠五十。兩人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的債。那麼,這兩人中誰會更愛他呢?」西滿回答說:「我想是那免債較多的人吧!」耶穌對他說:「你判斷得對!」於是祂轉向那女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用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洗我的腳,又用頭髮擦乾;你沒有以親吻歡迎我,而她自從我進來後,就不停地吻我的腳;你沒有用香膏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她的許多罪已得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也愛得少!」然後,祂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了!」同席的客人們心裡想:「這人是誰?居然赦免人的罪!」祂又對那女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
反省
在福音中,我們常常看到耶穌應邀到不同的人家中赴宴、吃飯,但每次在宴席和吃飯期間,祂都要麼施行奇跡,要麼像今天福音所記載的這樣,把天主的寬恕、治癒和平安帶給病人和罪人。換言之,耶穌把普通而又平凡的飯桌轉化成了彰顯天主慈悲大愛的平臺。作為基督徒,特別是專司牧靈、福傳職責的神職人員和度奉獻生活者,我們都有許多同各種不同身份的人聚會、吃飯的機會,所以我們也應該像耶穌那樣,利用這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作為傳播福音和服務他人的機會,而不是僅僅為了吃而吃,為了喝而喝,更應該杜絕鋪張浪費、攀比炫耀的壞風氣。

每日聖言 - 9 月 17 日 星期三
聖伯辣民主教聖師(1621年)
農曆七月廿六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路7:31-35)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我該把這世代的人比作什麼?他們好像什麼呢?他們就像坐在街市上的一群孩子,彼此呼叫:『我們給你們吹笛子,你們不跳舞。我們唱挽歌,你們又不痛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不吃也不喝,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又吃又喝,你們卻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是智慧必因其子女證明自己的正義!」
反省
我國有句古語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說如果一個人想給別人定罪,不愁找不到罪名。這一可悲的現象在人類社會中屢見不鮮,而今天福音中耶穌和祂的前驅若翰所遭遇到的也正是如此。雖然他們二者都是聖賢之輩,在人格、品行和自律方面都是眾人的楷模,但依然逃不脫被「定罪」的命運。面對此,若翰和耶穌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持自己的正道,直至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在人看來,他們的一生似乎不乏悲劇色彩;但在天主的眼中,他們卻活出了真我,不但死而無憾,而且雖死猶生。願我們通過懇切的祈禱,獲得天上的助佑,活出真我。

每日聖言 - 9 月 16 日 星期二
聖高內略教宗(253年)
聖西彼廉主教殉道(258年)
農曆七月廿五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路 7:11-17)
那時候,耶穌到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祂的門徒和一大群人跟著。快到城門口時,正有人抬著一個死人出來,死者是一個寡婦的獨生子,一大群本城人陪著她。主看見那寡婦,便動了憐憫的心,對她說:「別哭了。」然後上前,按住棺架。抬棺的人停下來,祂說:「年輕人,我對你說,起來吧!」死者就坐起來,開口說話。耶穌把他還給他的母親。眾人滿懷敬畏,開始讚頌光榮天主說:「我們中間出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祂的子民!」關於耶穌的這番話,便傳遍了猶太和鄰近地區。
反省
保祿宗徒在寫給弟茂德和弟鐸兩位弟子的信中,都說明了作監督、長老和執事者的資格:只做過一個妻子的丈夫、有好的人格和品行、懂得教養子女和管理家庭等。隨著歷史的發展,羅馬天主教會在12世紀建立了神職人員的「獨身制」,並一直延續至今。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教會開始培養並祝聖已婚男子為終身執事,目前全球教會已有4萬多名終身執事,服侍於不同的牧靈和福傳崗位上。的確,在司鐸聖召日趨減少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德才兼備的終身執事來服務教會和人群。讓我們特別為接受終身執事聖秩的人獻上感恩、祈禱和祝福!

每日聖言 - 9 月 15 日 星期一
痛苦聖母
農曆七月廿四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若 19:25-27 [或路2:33-35])
那時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祂的母親、祂母親的姐妹、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及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門徒站在那裡,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祂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那時起,那門徒就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反省
任何經歷了兒子身受苦楚、忍痛慘死的母親,都能感受瑪利亞那種母愛的無奈、悲傷與心痛——無辜的兒子承受嚴酷的鞭打與茨冠之苦,忍受眾人的恥笑與謾駡,且被釘死在一種懲罰兇犯的刑具——十字架上。然而,我們注意到,福音作者告訴我們,痛苦之母瑪利亞站在十字架下,她沒有倒下。換句話說,儘管她經歷著刺心的痛,但有一股力量支撐著她,鼓勵她去勇敢面對。這股力量就是在天主內的信賴。正是因著這份信賴,主耶穌將祂的門徒們託付給她,作她的兒女;教會也正因此得享瑪利亞的看顧與代禱。
痛苦之母,請繼續為你受迫害的所有子女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