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教廷使館辦藝術展 台灣民俗呈現天主教信仰

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樞機主教鐸瑪士(中)在駐教廷大使賀忠義(左)與藝術家謝省民(右)陪同下致詞,稱讚這次展覽傳遞希望的信念。

為向教宗良十四世表達敬意並慶賀天主教2025禧年,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以融合台灣民俗文化、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盼加深台梵文化交流,透過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信仰的溫度與創意。

「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今天在教廷傳信大學舉行開幕式,樞機主教鐸瑪士(Silvano Tomasi)、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以及多國駐教廷使節出席。

謝省民接受專訪指出,這次策展主題光榮頌,主要是為了榮耀天主,他身為天主教徒,又生長在台灣道教信仰最興盛的地方,家鄉有知名的北港朝天宮,讓他從小就習慣在兩個不同信仰文化中成長。

「我常常早上到教堂望彌撒,下午在道教宮廟出入,從小對這兩個宗教東西都很熟悉。」謝省民說,他因此有種使命感,希望向明朝知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促進天主教在台灣「在地化」,把天主教信仰與台灣元素整合。

謝省民表示,他很榮幸多年努力的作品受到外交部欣賞,能作為台灣跟教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的作品本身就是為天主創作,能在此聖地展出是莫大光榮」。

曾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剛果籍神父鮑霖(Paulin Kubuya)接受專訪表示,這場展覽證明台灣有很多元的宗教文化,且不同宗教可以和諧相處,他對很多幅作品都很有感觸,希望有機會一一了解每幅畫的創作意涵與背後巧思。

鮑霖指著其中一幅「玫瑰經」作品說,畫中抱著耶穌的女性形象是媽祖,可是媽祖沒有生過孩子,聖母瑪利亞才有孩子,所以藝術家運用巧思將媽祖與聖母放在一起,是台灣文化與天主教信仰的結合。

謝省民許多畫作如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暗藏作者個人「密碼」,包括他在畫人物時常以兒子面孔為模型。鮑霖表示,在玫瑰經這幅畫中,聖母身後有雞、羊、馬、豬4種動物,這其實是謝省民全家人的生肖,藝術不只可傳遞跨宗教對話,還能表達人類心中許多情感與秘密,非常有趣。

駐教廷大使賀忠義致詞時表示,此次展覽是外交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一環,以此表達台灣天主教徒獻給教宗的敬意與祝福,也希望深化台梵情誼與雙邊文化交流。

鐸瑪士致詞時表示,他很高興受邀參加展覽,藝術與美可以豐富人類的心靈,「我認為這次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缺乏希望的時代」。

謝省民曾4度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版印年畫首獎,此次展覽約30件版畫作品,主題包括天主教藝術台灣本地化、跨宗教藝術對話、禧年HOPE台灣。

在音樂中朝聖! 天主教2025禧年音樂會《因相愛 攜手讚美》6月7日登場

歐遠帆教授在大坪林聖三堂指導合練。(天主教之聲提供)

為迎接2025年天主教「希望禧年」,由天主教之聲主辦的《因相愛 攜手讚美~2025禧年希望的朝聖者音樂會》,將於6月7日(週六)下午2時,在新北市新店區大坪林聖三堂登場。音樂會將由佳播合唱團與聖采琪聯合弦樂團攜手演出,獻上一場充滿信仰與祈禱的聖樂饗宴。

音樂會主題曲〈希望的朝聖者〉以「希望之火熊熊燃起,願這歌聲上達於祢」為開場,展現對天主的信賴與對生命的讚頌。本次演出緣起於天主教之聲與佳播合唱團過去多次合作的基礎,亦因在前年將臨期音樂祈禱會中,首次接觸到台中教區聖采琪聯合弦樂團,其國家級水準的演出深深打動人心。

金忠先老師指導合練。(天主教之聲提供)

隨著教廷於2024年宣布2025年為「希望禧年」,天主教之聲促成兩團正式合作,自年初起展開籌備,雙方透過多次線上會議與實體合練,密切協調。此次音樂會指揮,由佳播合唱團指揮歐遠帆教授,與聖采琪弦樂團指揮金忠先老師共同擔任,兩團成員超過百人,從曲目挑選、排練到音樂詮釋皆投入大量心力,反覆雕琢細節,以呈現溫暖動人的演出。

5月25日,雙方於大坪林聖三堂首次進行聯合排練,現場氣氛熱烈。佳播合唱團也在臉書分享當日的感動時刻:「有天主的照拂,日日皆好日。」當天,25位聖采琪大小成員與家長特地從中部北上,兩位指揮細心帶領團員排練,力求合唱與弦樂自然融合,展現音樂的層次與張力。

《因相愛 攜手讚美~2025禧年希望的朝聖者音樂會》6月7日將於大坪林聖三堂演出。(天主教之聲提供)

主辦單位天主教之聲表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靈魂的朝聖之旅,期盼透過音樂祈禱,撫慰人心、安定社會,也讓信仰的聲音穿越穹頂、上達天聽。演出場地大坪林聖三堂由德籍聖言會神父林慎白設計,音場效果優異,亦是新莊輔仁大學校舍建築設計者。今年恰逢輔仁大學創校百年與聖言會創會150週年,為本場音樂會增添紀念意義。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