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阿庫蒂斯新聖像在意大利亞西西揭幕

加拿大雕塑家施馬爾茨創作、現立於意大利亞西西的真福阿庫蒂斯聖像。(圖片:OSV新聞)

創作真福阿庫蒂斯(Carlo Acutis)新聖像的雕塑家表示,這座雕像旨在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天主教會並非一個古老的機構,而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教會,其理念與當今文化息息相關。

該聖像於 8 月 15 日在意大利亞西西聖母堂外的棄絕朝聖地揭幕。這裏也是這位即將被封聖的真福的墓地。

來自加拿大的雕塑家施馬爾茨(Timothy Schmalz)指出:「教會是為年輕人的,它是一個正在成長的教會。」

他在 8 月 22 日接受《OSV新聞》訪問時說:「我知道阿庫蒂斯曾說過他想葬在亞西西。我相信他會很高興知道,不僅他的墓地在那裡,現在還有一座紀念他的青銅像,將在那裡矗立千年。」

這座11英尺高、名為「十字架上的聖卡洛」的青銅像描繪了這位少年跪在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身旁。與更傳統的聖人形像不同,真福阿庫蒂斯手持一台筆記型電腦,上面顯示著聖爵和聖盤。這位真福將於 9 月 7 日由教宗良十四世冊封為聖人。

2006 年,15 歲的阿庫蒂斯因白血病去世,在此之前,他運用自己的電腦知識建立了一個有關全球聖體奇蹟的線上資料庫。

施馬爾茨解釋道:「我想創作一個非常英勇的大型雕塑,以展現十字架與基督、阿庫蒂斯和現代科技之間的聯繫。所以這裡有三個基本元素來頌揚這位現代聖人的故事。」

他說:「我在創作聖人雕塑時,經常會運用聖人擁有的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元素。所以我當時就想,『哇,他手裡會拿著一台筆記型電腦!我居然在創作一個拿著筆記型電腦聖人的雕塑!』這真是太神奇了。」

施馬爾茨因在聖伯多祿廣場外展出的幾件作品而聞名,其中包括《不經意的天使》。這是一座20英尺高的青銅像,描繪了一艘載著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移民和難民的船。

已故教宗方濟各非常欣賞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在今年 4 月去世前,他已經批准在梵蒂岡為有需要的人開設的淋浴間和醫療診所附近再建一座名為「歡迎」的雕像。

施馬爾茨表示,阿庫蒂斯的雕像最初定於 4 月在羅馬揭幕,以配合這位少年的封聖禮儀。然而,由於教宗去世,揭幕儀式被推遲,梵蒂岡把雕像運回了其位於亞西西的永久居所。

這座雕塑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少年背包側面懸掛著一根吊索。這位雕塑家解釋說,這吊索取材自達味與歌利亞的故事,他說這種聯繫「在創作這作品的整個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

他指出:「在創作的過程中,達味與歌利亞的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講述著這位青年如何在某種意義上利用我們現代的投石器——也就是我們的技術——來對抗主流媒體的『歌利亞』,因為這些主流媒體常常輕視靈性、基督宗教,尤其是天主教。」

新雕像位於亞西西有著最著名的聖人聖方濟也影響了其設計。真福阿庫蒂斯跪在十字架下的形象「是對聖方濟與耶穌在一起的傳統形象的一種致敬」。

施馬爾茨表示,「他的頭倚在十字架上,手緊緊地抱著十字架。他幾乎成了十字架的一部分,我想把這種情感融入其中。是的,他跪在地上表明他是一個非常謙卑的人,但我認為真正體現他謙卑的,是他伸手環抱十字架,以及他輕輕地將頭倚在十字架上的動作。」

他說,真福阿庫蒂斯「非常愛聖方濟」,並說他確信這位青少年「會欣賞雕塑中融入的這些元素」。「我想展現出那種強烈、熱情和虔誠,就像亞西西聖方濟一樣。」

他表示,與其他聖人雕像中較為傳統的聖潔服飾不同,這座雕塑融入的現代元素,是表明真福阿庫蒂斯是一位「當代人」的重要特徵。

他說:「沒有羅馬裙裝;只有牛仔褲、運動衫和背包。」「所以,我相信這位聖人出現在這裡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為了鼓勵年輕人,並為他們樹立榜樣。」

禧年青少年日參加者帶著悲傷與希望悼念教宗

來到羅馬參加禧年青少年日的青年於 4 月 27 日參加教宗方濟各的九天哀悼日。 (圖片:梵蒂岡新聞)

對於前往羅馬參加禧年青少年日慶典的數千名青年來說,教宗方濟各辭世的消息令他們震驚。

參加者慶祝充滿希望的禧年所帶來的喜悅與突然失去教宗的悲痛交織在一起。他們也不肯定教宗的離世對他們這趟羅馬朝聖之旅會有何影響。

梵蒂岡於去年 9 月公布 2025 禧年的 26 項重要慶典,當中包括 4 月 25 至 27 日的禧年青少年日。

廿二歲的皮里科(Vincenzo Pirico)4 月 27 日向《天主教新聞》說:「我們從一月開始就在為禧年慶典做準備。」他當時正陪同一群來自意大利中部城市比薩的青年。 「當我們收到教宗逝世的消息時,(這些天來)我們參加慶典的心情確實改變了。」

來自厄瓜多基多的青年莫利納(Gustavo Molina)表示,教宗去世的消息對他「就像被淋了一盆冷水」。

然而,對他和他陪同的一群青年來說,對教宗逝世的悲傷化成了感激,因為他們有機會來到羅馬,並向這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告別。

莫利納表示:「我們很幸運能來到這裡。」 「在哀悼教宗的時刻,每個人都很積極、帶著微笑,盡量保持團結。」

他說:「重要的是,我們大家一起向我們親愛的教宗致以最後的敬意,因為他深受愛戴,尤其是在西班牙裔團體。」

教宗去世的消息公布後不久,梵蒂岡表示,禧年青少年日閉幕彌撒將不會包括首位千禧少年阿庫蒂斯(Carlo Acutis)的封聖禮,而會以一台紀念彌撒代替。

教宗方濟各於去年 5 月 23 日批准了阿庫蒂斯列聖品的法令,並於 11 月底宣布封聖禮會於禧年青少年慶典期間舉行。

教廷公布在已故教宗於 4 月 26 日的葬禮後開始為期九天的哀悼期,在此期間,每天都會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追思彌撒。

然而,儘管正值哀悼期,仍有數以萬計的人擠滿了通往聖伯多祿大殿的主要道路和解大道。許多人揮舞著旗幟、唱歌和鼓掌。

據梵蒂岡新聞辦公室報道,估計有 20 萬人參加了追思彌撒。

來自美國費城的佩雷斯 (Nelson J. Perez) 總主教說:「我相信教宗方濟各正在俯視這一天,他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因為他號召我們迎接希望的禧年。這的確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禧年,不是嗎?」

像許多來到羅馬的人一樣,佩雷斯總主教原也是來參加真福阿庫蒂斯的封聖禮。但對他來說,將此改為教宗方濟各的葬禮和追思彌撒,是對這位熱愛青年、也被青年熱愛的教宗恰當的致敬。

他說:「教宗方濟各曾說,這些年輕人不是未來的希望;他實際上是說,他們是天主的臨在。他們今天確實在這裡證明了這一點。」「這真是一個莫大的祝福。」

教宗的去世不僅讓前來參加 4 月 27 日禧年青少年日彌撒的人們感到震驚,也讓禧年期間穿過聖門的朝聖者感到震驚。

美屬維京群島聖托馬斯教區的菲利普奇(Andrea Filippucci)神父帶著來自三個島嶼的近 100 名朝聖者來到羅馬參加禧年慶典。

與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樣,在得悉教宗去世的消息時,這位來自羅馬的神父和他的團隊都感到難以置信。

他說:「我們剛剛還看到教宗為《Urbi et Orbi》祝福。」他指的是教宗在復活主日為「這座城市和全世界」所作的祝福。

他指出,教宗看起來很疲憊,「但沒人能想到他會這麼快就去世。所以,我們第一個反應是有點震驚。這是假新聞嗎?怎麼可能?」

來自該朝聖團的 19 歲青年朝聖者唐納利(Fayshia Donelly)說:「聽到教宗方濟各去世時,我有點困惑;感覺完全沒有預料到。說實話,一開始感覺有點太巧合了。」

該朝聖團的另一名成員瑞安 (Briah Ryan) 表示,雖然教宗的去世令人悲傷,但她仍然很感激有機會成為「這一歷史性時刻的一部分」。這次朝聖之旅讓她了解到新教宗選舉的過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將是我一生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