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聖若瑟堂傳承悠久的葡萄牙傳統

天主教徒 3 月 18 日在新加坡聖若瑟堂參加聖若瑟瞻禮日遊行。當天他們帶著聖若瑟像參加遊行。 (圖片:新加坡聖若瑟堂)

喬納森(Jude Jonathan)八歲時就開始在新加坡維多利亞街的歐亞裔聖若瑟教堂擔任彌撒輔祭員,至今已近六十年。

這位 66 歲的葡萄牙裔教友回憶說,由於葡萄牙風格的傳統禮儀和教堂的奉獻精神,激勵他成為一名輔祭員,而今年更是教堂的建堂二百週年。

他尤其喜歡堂區九十多年一直保持的每月第十三日舉行的盛大玫瑰經遊行。

另一個源自葡萄牙、至今仍在教會傳承的宗教傳統是耶穌受難日的耶穌受難重演。

聖若瑟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25 年葡萄牙傳教團在新加坡的成立,當時方濟各(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ria)神父從澳門來到新加坡,為這個小城邦的歐亞裔家庭服務。

據教會官方數據,從 1853 到 1981 年,聖若瑟堂是新加坡唯一受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教區管轄的教堂,直到其劃歸予新加坡總教區。

多年來,聖若瑟堂逐漸發展成為新加坡教會團體的一部分。

團體成員從 1853 年僅有的 12 人發展到如今的數百名天主教徒,其中包括約 300 名西班牙語團體成員。

目前的教堂建築於 1912 年竣工。教堂於 2017 年進行了大規模修復工程,並於 2022 年 6 月 30 日重新開放。

直到 1999 年,教堂不再是一個葡萄牙堂區教堂,現在已不分種族為所有天主教徒服務。

它亦不再是一個正式堂區,而是附近皇后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區的一部分。

2005 年,新加坡政府將聖若瑟堂列為國家歷史建築文化遺產。

今年 6 月下旬,在教堂慶祝 200 週年之際,喬納森再次擔任堂區的輔祭員。

就像 58 年前一樣,他在週年彌撒前,在聖器室裡為神父們準備了華麗的祭衣。

他說:「我會盡我所能服務。」「教會就像一個家庭。」

堂區 200 週年慶典於 7 月結束,活動包括晚宴以及關於教堂歷史和建築的講座。

和喬納森一樣,許多歐亞裔天主教徒仍然將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堂視為自己的家。

即使是那些在附近堂區參加主日彌撒的人,也會「回到」這座教堂參加重大節日和慶祝活動,包括標誌性的耶穌受難日遊行。禮儀開始時,輔祭員會從十字架上取下一尊真人大小的耶穌像,然後把它放在棺木裡。

歐亞裔人是 16 至 20 世紀期間來到亞洲的歐洲人後裔。葡萄牙人是最早抵達亞洲的族裔。

1825 年,方濟各神父來到新加坡後,開始在一所房子裡為歐亞裔人團體舉行彌撒。 1833 年,他們搬到聖若瑟書院(現為新加坡藝術博物館)舊址上的一座小教堂,並且於 1853 年在現址上建了一座教堂。

由於殖民時期法國和葡萄牙傳教士之間對管轄權的爭議,聖若瑟堂在一個多世紀裡一直處於新加坡總教區管轄之外。

據澳門和新加坡主教之間的協議,聖若瑟堂於 1981 年被納入當地管轄範圍。

堂區每主日都會舉行傳統的拉丁彌撒,此外還會舉辦慕道課程和每月的默想,這些課程自新冠疫情以來一直由負責教堂管理的主業會神父主持。

每隔兩週,堂區會為約 300 名西班牙語團體成員舉行彌撒和學習。

卅九歲的羅德里格斯(Maria Elizabeth Rodriguez)說:「聖若瑟堂是一個讓我們有家的感覺的地方。」她是一位來自西班牙語團體的傳道員,目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研究員。

這位哥倫比亞人說:「堂區的葡萄牙傳統與我們祖國的天主教生活有共鳴,它幫助我們更好地與我們的信仰聯繫起來。」

新加坡千多人準備領受洗禮加入天主教會

來自新加坡聖家堂的慕道者 3 月 9 日在堂區登記姓名,準備在今年復活節領受洗禮。 (圖片:天主教新聞)

在新加坡總教區,有約一千多慕道者正準備於今年的復活節守夜禮中領受洗禮。

據總教區網站報道,本月初,至少有 842 名慕道者和 165 名候洗者參加了甄選禮,確認他們已準備好領受聖洗聖事。

新加坡總主教吳成才樞機於 3 月 8 和 9 日分別為慕道者和候洗者主持了甄選禮。

教會的甄選禮通常在四旬期首主日舉行,標誌著慕道者(接受成年入門聖事:聖洗、堅振和聖體聖事者)在信仰方面已作好準備領受洗禮。

在總教區的禮儀中,慕道者會登記姓名並在一本名冊上簽名,這冊子列出了教區今年即將領受入門聖事者的名單。

候洗者當中有已在其他基督教派接受過洗禮但尋求與天主教會完全共融的人。

吳樞機鼓勵所有候使者要把這信仰成為自己的信仰。他在 3 月 9 日的甄選禮上說:「教會的信條,即整個團體賴以生活的一套信仰,應該成為你個人的信念。」

四十二歲的黃奎妮(Queenie Ng)是其中一位候使者。她在 20 歲時首次接觸基督信仰,並偶爾參加各種基督教會活動。

她說:「我沒有受過洗禮,也沒有與天主有過密切的關係」。

六年前,她辭去了原本公司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專業防腐師。在她開始新工作一年後,一個提供天主教葬禮服務的組織「聖若瑟臨終援助協會」聘請她協助防腐工作。

雖然殯葬業是營利的,但「我在協會遇到的天主教徒都滿懷愛心…… 他們服務不是為了金錢,我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去年 7 月,她報名參加了總教區內 30 多個堂區或中心為慕道者提供課程的其中一個慕道班。

另一位準備領受洗禮的馬塔尼 (Naresh Mahtani) 是一名 69 歲的律師,他稱自己以前是一個「自由思想家」。

他說,雖然他在青少年時期就認識了基督,並視耶穌基督為自己的「英雄」,但他「無法接受教會在歷史上曾參與過迫害的行為」。

他 44 歲的妻子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很少與她一起參加主日彌撒。

然而,職業和經濟上的困難促使他「與天主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對話」,這慢慢地使他接受了信仰。

去年七月,馬塔尼報名成為了慕道者。

在新加坡約 590 萬人口中,估計約有 39.5 萬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