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台電殉職英雄天主教殯葬彌撒 「燈已點亮」致敬曲作者現身

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的郭姓創作者(左二)並非教友,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左)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台電舉行隆重告別式,今天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浦英雄說,「元瀚是教區的英雄、主教座堂的光榮,與基督同生同死復活,死亡不是結束、毀滅,而是轉變,復活重生的開始。」

郭姓創作者(JuelunKuo)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本人並非教友,卻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李元瀚的父親握著他的手感謝說,「謝謝你為兒子創作這麼令人感動的歌曲」,這首歌曲影片,搭配搶修畫面,放上社群媒體,感動無數網友。

郭姓創作者說,「沒想到,過去我們家就在主教教座後方,感佩元瀚為搶修風災區電力犧牲殉職,我共創作7首歌,直到凌晨1時多,才選定這首浩克. 燈已點亮的紀念歌曲,放上在地社群綠豆大小事,感動無數網友觀賞,謝謝台電英雄,你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永遠銘記您所付出的努力。」

李元瀚父親感謝大家說,「元瀚是家人驕傲,為熱愛國家和土地捨命,雖萬般不捨,但也只能接受,相信此刻你已平安在天堂,化為天使,守護你的妻女和家人,願來日我們天國重逢。」

浦英雄說,過去在教堂當神父,看著元瀚長大,親同家人的情誼,元瀚孩童當輔祭,他引用聖經福音信仰,安慰家人及教友的哀傷,彌撒結束,大家觀看元瀚生平影片懷念,最後恭送啟靈,迎送骨灰安奉天主教聖山墓園。李元瀚殉職器捐遺愛,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昨天代表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告別式,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歡慶白冷會來台72週年!饒慶鈴:感恩見證愛與奉獻的歷史傳承

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飄洋過海來台72年,秉持愛與信仰的精神,在臺東投入大量心力,為表達敬意,白冷之友會今(2)日在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所舉辦「白冷會來台72週年」慶典,縣長饒慶鈴與貴賓、民眾齊聚一堂,見證跨越國界、充滿愛與信仰的歷史里程碑,並感謝白冷會在臺東投入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工作,影響深遠。

饒慶鈴首先感謝白冷會長年在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等深耕奉獻,與在地原住民部落、社區密切合作,建設多座融合原民文化教堂,將福音與本土文化深度結合,成為臺東多元文化共融的重要象徵。

饒慶鈴指出高中及大學求學時期都是唸天主教學校,回到臺東與神父、修女及修士有很多接觸,深深地對於他們的精神非常崇敬,白冷會自1953年踏上臺灣,承載著愛與奉獻,特別是在臺東,如錫質平神父成立「公東高工」,白冷會在1958年至1974年特聘廿多位德國、瑞士等專業外籍教師,將德國技職體系引入台灣,培育許多木工製作人才;吳若石神父也從長濱開始推廣足療,成為發展台東慢經濟療育產業的力量之一。

饒慶鈴表示,包括91歲高齡在台東辭世的魏主安神父、歐思定修士、葛德神父和吳若石神父守護台東一甲子,也是台東民眾最敬愛的榮譽縣民。白冷會與台東不僅是單純的數字紀錄,更是一段見證信仰、文化與人道關懷融合的歷史。這份跨越國界的關懷,見證人與人最真摯的連結,也讓社會更溫暖、美好。

此次慶典是文化與信仰的交流盛會,更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藉此持續傳承白冷會精神,延續跨國友誼,讓愛與奉獻的火光繼續照亮臺灣每個角落。

活動自9時45分起開放「OPEN HOUSE市集」,導覽、參觀、歌舞表演等活動。由杵音文化藝術團的原住民歌舞演出揭開序幕,緊接有烏克麗麗與小提琴演奏,增添濃厚藝文氛圍,並展出33位藝術家為白冷會創作作品,吸引許多民眾踴躍參與。

嘉市60年歷史宏仁女中 首位教授女校長就職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中)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吳芝儀(左)就職典禮。(宏仁女中提供)

有一甲子歷史的嘉義市天主教宏仁女中,舉行第十任校長就職典禮,新任校長由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實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芝儀接任,將於明天(8月1日)正式上任,吳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她表示,未來將積極與嘉義大學、中正大學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優化課程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正向學校氛圍,為學生搭建增能展才舞台。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交接暨就職典禮,授證從嘉大借調、校史首位教授女校長吳芝儀,吳宣誓宏仁堅定立足嘉市永續經營,再創60年榮光決心。

吳芝儀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三年前和大業國中陳明君校長合力促成轉型為大業實驗國中。

少子化浪潮下,宏仁女中曾於2022年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退場學校,經董事會持續挹注資金,解除債務並充裕校務發展基金,2024年5月獲教育部召開退場審議會決議解除專輔。

吳芝儀表示,未來將積極和嘉義大學、中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崇仁護理管理專科學校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引進雙語教學、國際教育、AI科技教育、生物醫學、藝術人文及STEAM跨域整合等各類創新教育資源,帶領師長組成跨領域共備社群,優化課程並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的正向學校氛圍,為每一位學生搭建增能展才的舞台。

見證在地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

埔心羅厝天主堂中展出的「天神鐘」有143年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彰化縣埔心羅厝天主堂是台灣中部地區最早興建的天主教堂,也是當時中部地區天主教培訓神父的重要基地,後來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典藏許多與宣教相關的珍貴文物,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2024年4月斥資近1500萬元進行修復並在今年3月完工,縣長王惠美期許文物館讓珍貴文物「活起來、說故事、傳承記憶」,成為彰化縣文化旅遊新亮點,埔心鄉前鄉長張乘瑜分享天主教堂也見證了在地歷史,陳菊當年即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

羅厝天主堂總修繕經費1476萬元,由文化部文資局補助1180萬餘元,縣府配合款221萬餘元,天主堂自籌73.8萬元,王惠美表示,此次修復工程透過中央、地方、民間三方協力,共同保存這座歷史建築,並自即日起展出珍貴文物,開放民眾預約參觀與導覽

王惠美表示,埔心羅厝天主堂是中台灣第一間天主教堂,1905年由馬守仁神父建立傳道師培育教室開始傳道,培訓了100多位傳道師,在2000年轉成文物館使用,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與教育意義。

王惠美說,縣府2024年推動「天主教會彰化總鐸區教堂文物普查建檔計畫」,將埔心羅厝耶穌聖名堂等彰化縣內12座教堂文化進行系統化調查和數位化建檔,目前已完成395件文物之數位建檔,這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有143年歷史的「天神鐘」,上刻有「獻給玫瑰聖母」的字樣,其清脆宏亮的鐘聲成為當時居民生活的作息時間標準,是地方重要的宗教與生活記憶。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羅厝天主堂不只是一棟歷史建築,也是在地教會福音傳遞與牧靈的重要據點,是社會服務的重心。這座天主堂是一個蘊含愛與見證的地方,承載信仰的記號,是信仰者奉獻與堅持的結晶,是愛心、共融與服務的展現。

前鄉長張乘瑜受訪時分享,天主教堂在台灣100多年,保留了很多傳教的歷史文物,也見證在地歷史,為發揚這個特有的宗教文化建築,任內曾多次在此舉辦光雕秀,前高雄市長陳菊多年前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並將名單託付給當時的美籍神父,當時警總也曾前來追查,她人則躲在當時修女宿舍中但仍被逮捕。他分析當時黨外人士之所以躲藏此處,是因天主教堂是國際性的,黨外人士希望能把訊息傳到國外。

以軍襲擊加薩天主教堂 教宗與尼坦雅胡通話籲保護禮拜場所

加薩希臘正教聖波菲瑞斯教堂內,東正主教亞歷克斯為以色攻擊加薩聖家堂事件的罹難者主持喪禮(圖/Reuters, Dawoud Abu Alkas)

梵蒂岡表示,在以色列對加薩唯一一座天主教堂發動致命襲擊後,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今天(18日) 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強調保護禮拜場所的重要性。

梵蒂岡在聲明中表示,教宗也再次呼籲展開談判、實施停火和結束戰爭,同時重申他對這處巴勒斯坦領土「嚴峻的人道局勢」的關切。

梵蒂岡表示,尼坦雅胡今天上午主動致電給教宗。在此前一天,以色列襲擊位於加薩北部城市加薩市(Gaza City)的聖家堂(Holy Family Church),造成3人喪生,引發國際社會譴責。

聲明中表示,教宗「再次對加薩民眾嚴峻的人道處境表達關切,尤其對兒童、長者與病患慘痛的傷亡情況感到心碎」。

「最後,教宗重申了保護禮拜場所的緊迫性,特別是保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內的所有信徒和人民。」

尼坦雅胡稍早表示,以色列對這起事件「深感遺憾」,並歸咎於此為「流彈」所致。

尼坦雅胡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他在與教宗的「友好」通話中再次表達遺憾,並補充說,兩人同意很快會面。

教宗良十四世首度慰問台灣風災 指示教廷提供實際援助

教宗良十四世。(歐新社檔案照)

南台灣日前受到丹娜絲颱風重創,造成2人死亡、635人受傷,農林漁牧業與設施損失逾10億元,超過82萬戶曾一度停電、7萬3千多戶停水。針對此次災情,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首度公開表達關切,並指示教廷援助。

據《Vatican News》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已獲悉丹娜絲颱風在台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並為災民祈禱。他指示教廷愛德服務部向民眾提供實際援助。

駐教廷大使館隨後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是教宗良十四世上任以來,第一次對於台灣遭逢天災公開表達關心,「我們對教宗的關懷至表感謝,受丹娜絲風災重創的台灣也會帶著教宗的鼓勵繼續勇敢前行。」

今年6月,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接見一對來自台灣的天主教新婚夫婦時,曾當場表達對台灣教會的支持,並允諾會特別為台灣祈禱「不要戰爭!」當時駐教廷大使館也透露,當教宗聽到「Taiwan」一詞時,當下眼神一亮、露出燦爛笑容。

右堆青年齊聚杉林 地方創生論壇激盪創新永續行動力

杉林青年創生論壇熱烈登場,在地資源變身創業驅動力。

一場「右堆青年地方創生論壇」日前在高雄杉林天主教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舉行,超過200人參與,探討如何結合在地資源、呈現永續發展杉林與高雄東九區的地方創生。

由時光工作坊、財團法人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主辦,正修科大、光世企業公司與杉林區公所合辦的「右堆青年地方創生論壇」,呈現跨域合作成效,時光工作坊負責人郭建德指出,地方創生仰賴產、官、學、民協力推動,只有透過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才能激發在地潛力。

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執行長謝昇佑專題演講時強調,從農產品整合到品牌建構的創業歷程,應重建合乎社會正義的「農食整合」模式,為地方農業升級與落實地方創生提供思維啟發。

會中並舉行USR大學社會責任論壇,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泥好共好-科技賦能鶯歌陶瓷暨文化永續培力」計畫主持人王怡惠教授,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農業共學地方創生世代共好-實踐綠心到綠港之價值共創」專案經理陳昱傑及正修科技大學「創生左堆‧再造新佳-創造新埤佳冬的再生力量」計畫主持人陳信宏教授,分享大學在文化新永續、農業共學與地方再造的跨域合作成果。

論壇並探討USR計畫在各場域中與利害關係人協作的經驗,推動場域永續規劃的策略與挑戰,「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並指出,地方創生人才培育歷程中,地方認同與情感共感是推動行動深耕與永續發展的基石。

緊接著由「順騎自然」創辦人陳巨凱、「博仁堂」負責人周建文及「小村遠遠」負責人陳人鼎,分別分享在香氛產業、中草藥品牌再造與創新觀光服務領域的實踐經驗,說明如何將在地資產轉化成青年創業驅動力。

論壇更邀請到4位返鄉創業青年代表,包括「阿嬤咖啡館」創辦人陳宗卿、「南頭河麻油」負責人吳政賢、「濃夫生活」負責人陳振銘及「人字山莊」負責人賴聖元,分享他們在農產加工、空間再造與慢旅文化領域的創業歷程,透過真實經驗與在地行動分享,展現新世代青年如何以創新方式回應家鄉需求。

活動並安排杉林地方創生走讀行程,實地走訪杉林老街、國家發展委員會築夢杉林青年培力工作站,深入了解杉林地區的創生歷程。

台東「樂智幸福家園」啟用!打造失智照護園中園

天主教台東聖母醫療法人打造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其中團體家屋可提供18名失智長者24小時照顧服務。

台東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失智人口亦增加,為讓失智者獲得完善照顧,天主教台東聖母醫療法人在聖母健康園區成立「樂智幸福家園」,打造首座「園中園」式的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而第2期「團體家屋」今(26)日啟用,將提供失智長者24小時的照顧服務。

台東聖母醫院3年前成立「樂智幸福家園」,是首間提供純失智個案的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機構,包括30人的日照服務、5人的夜間臨托,第2期工程「團體家屋」近日完工。

該院社工督導簡志龍指出,「團體家屋」可收置18名失智長者,提供24小時照顧服務,分為2個單位,每個單位9間獨立房間,皆設有客廳、廚房,不會讓長輩覺得自己住在機構,而是「家」的延伸,並經由妥善的照顧與復能訓練,延緩失智進程。

天主教台東聖母醫療法人打造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其中團體家屋可提供18名失智長者24小時照顧服務。
天主教台東聖母醫療法人打造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其中團體家屋可提供18名失智長者24小時照顧服務。
天主教台東聖母醫療法人打造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其中團體家屋可提供18名失智長者24小時照顧服務。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羅彥宇致詞。
台東聖母醫療法人執行長陳良娟致詞。

台東聖母醫療法人執行長陳良娟表示,家園也為返鄉探望長輩的孩子準備住宿房間「懇親房」、餐廳及廚房,方便就近陪伴、享受天倫,並指出「樂智幸福家園」設在「聖母健康園區」內,打造「園中園」式的複合式失智專業照護基地,配合園區現有農場、療癒森林及運動館等設施,提供失智長者完善的復能照護。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羅彥宇強調,將全力推動「失智照護一條龍」的整合照護鏈,服務涵蓋從早期預防、延緩失智,到疾病照護及末期安寧的全階段支持,橫跨輕中重度階段,具備連續性、協作性與多元性,由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照服員及家屬等跨專業團隊共築有溫度的支持系統。

此外,台東聖母醫院將於27日舉辦兩場公益工作坊,28日在聖母健康園區舉辦「愛無限嘉年華會」,辦理創新長照資源展,並有上百攤美食手作攤位,邀請民眾共同見證失智照護的創新願景。

陳建仁參觀旅台美國創作者個展 肯定宗教藝術力量

一場名為「基督征心」的展覽在台北市舉行,前副總統陳建仁親臨觀賞作品,並說「在當今世界面對動盪與分裂的時刻,宗教藝術能重新喚起人們內心的希望光明、慈悲憐憫與彼此相愛,使真善美的價值再次被看見與珍視」。

這項展覽6月14日至28日在台北市中正區靜慮畫廊舉行,作品是旅台美籍天主教藝術家史帝福(Steve Emmons)的創作。他說,希望以展出的繪畫與雕塑作品呈現信仰的奧祕與聖神的啟示,將藝術化作靈性修養的橋梁。

陳建仁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長年推廣公共倫理與人文精神。據史帝福轉述,陳建仁對展覽所傳遞的「為愛而創作、為主而奉獻」的理念深表肯定,並期許未來在台灣能看到更多以信仰為核心、能觸動人心的宗教藝術展覽,讓藝術成為靈魂的慰藉與希望的仰賴。

史帝福生長於美國的基督教家庭,去年在台北改信天主教,之後創作靈感源源不絕。預計今年第4季將再舉辦個展。他目前在台北教學與創作。

他表示,人類活在3度空間的世界裡,但上帝超越時間與空間,既在天上高處,也住在人們心中。他要把這份神學省思化為創作的原動力,讓作品成為藝術家與觀賞者之間深刻的信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