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教學大樓落成

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

慈愛教養院於今(十五)日上午在彰化市大埔路舉辦「教室大樓落成祈福典禮暨剪綵活動」,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天主教會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王縣長表示,慈愛教養院自民國七十一年創院至今,致力於陪伴並照顧身心障礙者,至今約有一五0位身心障礙者由慈愛教養院提供照顧服務,感謝院方團隊的辛苦付出,秉持天主博愛與慈愛的精神,關懷彰化鄉親。

慈愛教養院長張明正表示,非常感謝各位善心人士聚在這裡,一起見證「銘愛樓」的落成,這棟大樓總工程經費超過1億1千多萬元,是由無數人共同努力,提供慢飛天使更好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感謝王縣長長期關懷慢飛天使,去年透過公益活動募得超過一00萬元的經費。過去經歷疫情、地震及募款的艱辛,幸得天主眷顧,找到願意幫助的營造商,讓我們克服難關完成重建使命,目前募款仍在持續進行,希望社會大眾能發揮大愛繼續捐款支持。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懷著一顆喜悅的心,為銘愛教學大樓獻上祝福,這棟大樓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物,更匯集大家的愛心及無數汗水而砌成。今天除了感謝天主的恩典,也感謝王縣長、各界長官,以及所有捐助的人,除了縣府公益義賣一00多萬,王縣長本身也捐款十萬。還有建築師的設計、建銘營造的建造,讓機構的孩子有更安全、溫暖的環境,因此將大樓取名為「銘愛」教學大樓。所謂「銘愛」就是將社會各界的愛,銘記於心,以命名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將愛延續下去,鼓勵大家關懷弱小、支持公益,持續推動社會的真善美。

王縣長表示,新大樓在各界幫助下已竣工完成,但尚缺二二00多萬元經費充實軟硬體設備,仍需社會大眾持續幫助及捐款,期盼拋磚引玉、貢獻無私大愛,共同為身心障礙者打造一個家。也希望藉由這棟大樓的完工帶來更大的成果效益,以造福更多身心障礙的夥伴。

落成典禮除祈福與剪綵儀式外,院生亦帶來精心準備的表演,並安排感恩回饋時刻,與社會大眾分享這份來之不易的喜悅;「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一份祝福。」新大樓的落成,代表硬體設施的更新,更是對服務品質與生命尊嚴的承諾。

輔大第16屆鐵馬環台圓滿成功 同步迎來日間部滿招好消息

天主教輔仁大學第16屆鐵馬環台於今天(8月13日)圓滿成功,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全程騎行千里,返校時受到熱烈歡迎。藍易振校長表示,這次總計騎了1022公里,爬升高度5435公尺,總騎乘時間為56小時,由此可見其中艱辛,所以一切都要感謝天主。同時,藍易振校長也趁此宣布,輔大今年日間部滿招,4200位名額(含擴充)全滿,私校龍頭再度制霸!

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特地前來迎接車隊,他感動的對每位隊員直呼「勇士、勇士」,鍾總主教也舉聖經芥菜子的故事勉勵大家,「即便是種子裡最小的,但是只要用力破土,後來也會長得比其他蔬菜都大、成為一棵樹。」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也前來祝賀活動圓滿成功,熱情的他,特地租來水車「灑水致敬」。

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騎千里凱旋(中立右五),受到熱烈歡迎,包括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中立右六)、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中立左五)、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中立左四)都來迎接車隊。(圖/輔大提供)

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自美返國力挺,代表全球50個校友會與超過25萬位校友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她說原本許下心願要參加鐵馬環台,怎知前陣子腳骨折因而打算放棄,但看到隊員們堅持撐住,因而決定要信守承諾也要共騎一段!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也參與這次環島,他讚許逾百人環島能這麼成功非常不簡單。

今年是輔仁大學創校百年,八月主題是「百年輔仁•百騎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傑出校友、誼遠控股陳致遠董事長也在百忙當中趕來共騎聲援,並熱心地與大家分享才剛完成法國亞爾薩斯地區的騎行經驗與樂趣,鼓勵夥伴們把人生當作像騎車一樣,再累再苦都要撐過去。

鐵馬路線規劃由輔仁大學出發,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台灣,首日進入苗栗白沙屯,緊接拜訪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校友會。接著挑戰南迴線著名的「壽卡魔王坡」,進入東台灣花東縱谷,經花東縱谷,再沿北部濱海公路折返新莊校園,完成千里壯遊。

教宗上任以來最大活動 鼓勵百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3日)在羅馬市郊主持他上任近3個月以來的最大活動,鼓勵現場的逾100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綜合路透社及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良十四世在托爾維爾加塔(Tor Vergata)會場主持「禧年青年日」(Jubilee of Youth)活動閉幕彌撒,為這場旨在激勵天主教青年的特別活動週劃下句點。

許多年輕人高呼「教宗萬歲」,身穿色彩鮮豔的T恤,並揮舞多國國旗。

據報導,教宗在活動講道中表示:「親愛的年輕人…將你們的熱忱與信仰見證傳遞給你們遇見的每個人。」

在彌撒的尾聲,良十四世也對加薩走廊和烏克蘭戰爭表達悲痛之意,並呼籲青年協助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說:「我們與加薩的青年同在,我們與烏克蘭的青年同在。」

今台電殉職英雄天主教殯葬彌撒 「燈已點亮」致敬曲作者現身

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的郭姓創作者(左二)並非教友,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左)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台電舉行隆重告別式,今天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浦英雄說,「元瀚是教區的英雄、主教座堂的光榮,與基督同生同死復活,死亡不是結束、毀滅,而是轉變,復活重生的開始。」

郭姓創作者(JuelunKuo)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本人並非教友,卻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李元瀚的父親握著他的手感謝說,「謝謝你為兒子創作這麼令人感動的歌曲」,這首歌曲影片,搭配搶修畫面,放上社群媒體,感動無數網友。

郭姓創作者說,「沒想到,過去我們家就在主教教座後方,感佩元瀚為搶修風災區電力犧牲殉職,我共創作7首歌,直到凌晨1時多,才選定這首浩克. 燈已點亮的紀念歌曲,放上在地社群綠豆大小事,感動無數網友觀賞,謝謝台電英雄,你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永遠銘記您所付出的努力。」

李元瀚父親感謝大家說,「元瀚是家人驕傲,為熱愛國家和土地捨命,雖萬般不捨,但也只能接受,相信此刻你已平安在天堂,化為天使,守護你的妻女和家人,願來日我們天國重逢。」

浦英雄說,過去在教堂當神父,看著元瀚長大,親同家人的情誼,元瀚孩童當輔祭,他引用聖經福音信仰,安慰家人及教友的哀傷,彌撒結束,大家觀看元瀚生平影片懷念,最後恭送啟靈,迎送骨灰安奉天主教聖山墓園。李元瀚殉職器捐遺愛,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昨天代表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告別式,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歡慶白冷會來台72週年!饒慶鈴:感恩見證愛與奉獻的歷史傳承

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飄洋過海來台72年,秉持愛與信仰的精神,在臺東投入大量心力,為表達敬意,白冷之友會今(2)日在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所舉辦「白冷會來台72週年」慶典,縣長饒慶鈴與貴賓、民眾齊聚一堂,見證跨越國界、充滿愛與信仰的歷史里程碑,並感謝白冷會在臺東投入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工作,影響深遠。

饒慶鈴首先感謝白冷會長年在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等深耕奉獻,與在地原住民部落、社區密切合作,建設多座融合原民文化教堂,將福音與本土文化深度結合,成為臺東多元文化共融的重要象徵。

饒慶鈴指出高中及大學求學時期都是唸天主教學校,回到臺東與神父、修女及修士有很多接觸,深深地對於他們的精神非常崇敬,白冷會自1953年踏上臺灣,承載著愛與奉獻,特別是在臺東,如錫質平神父成立「公東高工」,白冷會在1958年至1974年特聘廿多位德國、瑞士等專業外籍教師,將德國技職體系引入台灣,培育許多木工製作人才;吳若石神父也從長濱開始推廣足療,成為發展台東慢經濟療育產業的力量之一。

饒慶鈴表示,包括91歲高齡在台東辭世的魏主安神父、歐思定修士、葛德神父和吳若石神父守護台東一甲子,也是台東民眾最敬愛的榮譽縣民。白冷會與台東不僅是單純的數字紀錄,更是一段見證信仰、文化與人道關懷融合的歷史。這份跨越國界的關懷,見證人與人最真摯的連結,也讓社會更溫暖、美好。

此次慶典是文化與信仰的交流盛會,更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藉此持續傳承白冷會精神,延續跨國友誼,讓愛與奉獻的火光繼續照亮臺灣每個角落。

活動自9時45分起開放「OPEN HOUSE市集」,導覽、參觀、歌舞表演等活動。由杵音文化藝術團的原住民歌舞演出揭開序幕,緊接有烏克麗麗與小提琴演奏,增添濃厚藝文氛圍,並展出33位藝術家為白冷會創作作品,吸引許多民眾踴躍參與。

嘉市60年歷史宏仁女中 首位教授女校長就職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中)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吳芝儀(左)就職典禮。(宏仁女中提供)

有一甲子歷史的嘉義市天主教宏仁女中,舉行第十任校長就職典禮,新任校長由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實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芝儀接任,將於明天(8月1日)正式上任,吳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她表示,未來將積極與嘉義大學、中正大學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優化課程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正向學校氛圍,為學生搭建增能展才舞台。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交接暨就職典禮,授證從嘉大借調、校史首位教授女校長吳芝儀,吳宣誓宏仁堅定立足嘉市永續經營,再創60年榮光決心。

吳芝儀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三年前和大業國中陳明君校長合力促成轉型為大業實驗國中。

少子化浪潮下,宏仁女中曾於2022年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退場學校,經董事會持續挹注資金,解除債務並充裕校務發展基金,2024年5月獲教育部召開退場審議會決議解除專輔。

吳芝儀表示,未來將積極和嘉義大學、中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崇仁護理管理專科學校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引進雙語教學、國際教育、AI科技教育、生物醫學、藝術人文及STEAM跨域整合等各類創新教育資源,帶領師長組成跨領域共備社群,優化課程並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的正向學校氛圍,為每一位學生搭建增能展才的舞台。

見證在地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

埔心羅厝天主堂中展出的「天神鐘」有143年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彰化縣埔心羅厝天主堂是台灣中部地區最早興建的天主教堂,也是當時中部地區天主教培訓神父的重要基地,後來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典藏許多與宣教相關的珍貴文物,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2024年4月斥資近1500萬元進行修復並在今年3月完工,縣長王惠美期許文物館讓珍貴文物「活起來、說故事、傳承記憶」,成為彰化縣文化旅遊新亮點,埔心鄉前鄉長張乘瑜分享天主教堂也見證了在地歷史,陳菊當年即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

羅厝天主堂總修繕經費1476萬元,由文化部文資局補助1180萬餘元,縣府配合款221萬餘元,天主堂自籌73.8萬元,王惠美表示,此次修復工程透過中央、地方、民間三方協力,共同保存這座歷史建築,並自即日起展出珍貴文物,開放民眾預約參觀與導覽

王惠美表示,埔心羅厝天主堂是中台灣第一間天主教堂,1905年由馬守仁神父建立傳道師培育教室開始傳道,培訓了100多位傳道師,在2000年轉成文物館使用,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與教育意義。

王惠美說,縣府2024年推動「天主教會彰化總鐸區教堂文物普查建檔計畫」,將埔心羅厝耶穌聖名堂等彰化縣內12座教堂文化進行系統化調查和數位化建檔,目前已完成395件文物之數位建檔,這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有143年歷史的「天神鐘」,上刻有「獻給玫瑰聖母」的字樣,其清脆宏亮的鐘聲成為當時居民生活的作息時間標準,是地方重要的宗教與生活記憶。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羅厝天主堂不只是一棟歷史建築,也是在地教會福音傳遞與牧靈的重要據點,是社會服務的重心。這座天主堂是一個蘊含愛與見證的地方,承載信仰的記號,是信仰者奉獻與堅持的結晶,是愛心、共融與服務的展現。

前鄉長張乘瑜受訪時分享,天主教堂在台灣100多年,保留了很多傳教的歷史文物,也見證在地歷史,為發揚這個特有的宗教文化建築,任內曾多次在此舉辦光雕秀,前高雄市長陳菊多年前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並將名單託付給當時的美籍神父,當時警總也曾前來追查,她人則躲在當時修女宿舍中但仍被逮捕。他分析當時黨外人士之所以躲藏此處,是因天主教堂是國際性的,黨外人士希望能把訊息傳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