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zxEO7nG0WeQ

為向教宗良十四世表達敬意並慶賀天主教2025禧年,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以融合台灣民俗文化、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盼加深台梵文化交流,透過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信仰的溫度與創意。
「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今天在教廷傳信大學舉行開幕式,樞機主教鐸瑪士(Silvano Tomasi)、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以及多國駐教廷使節出席。
謝省民接受專訪指出,這次策展主題光榮頌,主要是為了榮耀天主,他身為天主教徒,又生長在台灣道教信仰最興盛的地方,家鄉有知名的北港朝天宮,讓他從小就習慣在兩個不同信仰文化中成長。
「我常常早上到教堂望彌撒,下午在道教宮廟出入,從小對這兩個宗教東西都很熟悉。」謝省民說,他因此有種使命感,希望向明朝知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促進天主教在台灣「在地化」,把天主教信仰與台灣元素整合。
謝省民表示,他很榮幸多年努力的作品受到外交部欣賞,能作為台灣跟教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的作品本身就是為天主創作,能在此聖地展出是莫大光榮」。
曾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剛果籍神父鮑霖(Paulin Kubuya)接受專訪表示,這場展覽證明台灣有很多元的宗教文化,且不同宗教可以和諧相處,他對很多幅作品都很有感觸,希望有機會一一了解每幅畫的創作意涵與背後巧思。
鮑霖指著其中一幅「玫瑰經」作品說,畫中抱著耶穌的女性形象是媽祖,可是媽祖沒有生過孩子,聖母瑪利亞才有孩子,所以藝術家運用巧思將媽祖與聖母放在一起,是台灣文化與天主教信仰的結合。
謝省民許多畫作如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暗藏作者個人「密碼」,包括他在畫人物時常以兒子面孔為模型。鮑霖表示,在玫瑰經這幅畫中,聖母身後有雞、羊、馬、豬4種動物,這其實是謝省民全家人的生肖,藝術不只可傳遞跨宗教對話,還能表達人類心中許多情感與秘密,非常有趣。
駐教廷大使賀忠義致詞時表示,此次展覽是外交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一環,以此表達台灣天主教徒獻給教宗的敬意與祝福,也希望深化台梵情誼與雙邊文化交流。
鐸瑪士致詞時表示,他很高興受邀參加展覽,藝術與美可以豐富人類的心靈,「我認為這次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缺乏希望的時代」。
謝省民曾4度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版印年畫首獎,此次展覽約30件版畫作品,主題包括天主教藝術台灣本地化、跨宗教藝術對話、禧年HOPE台灣。
中國文化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全球逾4百所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致力於推動雙邊合作與學生交流。9月18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代表團在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帶領下,偕同主任秘書Pbro. Mg. Sergio Ayala Viveros蒞臨文化大學訪問,雙方就學術合作、學生交流及未來合作模式展開深入討論。

王淑音副校長率領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蔡佳麟國際長、國際合作組王青組長及東亞組孔心怡組長熱情接待,交流氣氛融洽。Dr. Bauer介紹,該校是巴拉圭私立大學中排名第一的學府,近期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此次在教育部安排下訪問全台多所大學。他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文化大學在校長及副校長領導下,設立專責單位推動國際交流並已取得卓越成就,堪為學習典範。

王淑音副校長指出,文化大學長期與世界各地大學建立良好姐妹校合作關係,為師生提供多元的交流機會。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早在2015年即簽署學術交流協議,此次Dr. Bauer的來訪正好為雙方開啟更多合作契機。會中除討論學生交換研習等議題外,中文系賴昇宏教授也特別介紹本校華語課程及研發教材,歡迎巴拉圭大學學生學習華語。
Dr. Bauer聆聽介紹後深表興趣,讚賞雖然自己不懂中文,但透過聆聽也能感受到中文語言之美,並承諾將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學習。他同時指出,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正積極與區域內其他大學合作,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此次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來訪,不僅有助於重啟並深化雙邊合作,也對文化大學的國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透過與南美洲姊妹校的連結,文化大學將能拓展國際合作版圖,帶領更多師生跨越語言與地域的限制,開創更廣闊的交流與學習舞台,進一步展現文化大學持續邁向全球頂尖學府的決心。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英語夏令營成果展暨敬師成長禮,逾百名一年級新生分組上台展現三周的學習成果,並莊重承諾:「我會認真學習」,師長們則回贈小禮包,許多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與改變,感動不已。
校長梁坤明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的學習環境截然不同。幼兒園有點心時間,午餐與午睡時間也較長,孩子可以隨意交談或走動,只需舉手即可去廁所。然而進入小學後,生活更需自律,必須舉手獲得允許才能發言,上廁所需等下課時間,沒有點心時間,午睡也改為趴在桌上。同時,孩子還要學習與不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一同生活與學習。
為協助新生盡快適應轉換,也讓家長安心,光仁規畫三周的「起跑贏」全英文營隊。課程涵蓋團隊合作、與外師溝通,更重視養成學生的作息與校園禮儀。每天早晨,全體學生齊唱〈愛的真諦〉,午餐前則學會感謝,這些都是光仁獨有的傳統。梁坤明強調,這些傳統是學校品德教育的核心,盼學生能將「愛」融入日常,懂得珍惜與感恩,並以行動回應生活中別人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