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3.29

每日聖言  –  3 月 29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初一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18:9-14)
那時候,耶穌對那些自恃為義而鄙視別人的人講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法利塞人獨自站著,這樣祈禱說:‘天主,我感謝袮,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一樣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出十分之一。’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抬頭看天都不敢,只是捶著胸,說:‘天主呀,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我告訴你們,這個人下去回家,成為正義的了,而另一個卻沒有。因為凡自高的,必被貶抑;而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

反省
天主是唯一的善,是善之源。真正的義人只能是轉向天主,被天主的善所同化的人。那個自命清高的法利塞人並沒有向天主祈禱,他只是在自說自話、自吹自擂;既然沒有接近善之源,耶穌說他後來變成不義之人,就不足為怪了。相反,那個被認為是罪人的稅吏,卻是在向天主祈禱。而他之所以懺悔,是由於在天主的光照下看到自己的不堪,所以連頭也不敢抬,捶著胸求天主可憐!人只有不自以為義,而是主動地去接近真光天主才能聖化自己。

每日聖言 2025.03.28

每日聖言 – 3 月 28 日 星期五
農曆二月廿九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谷 12:28-34)
那時候,有一個經師過來問耶穌:“所有的誡命中,哪一條是第一條?”耶穌回答:“第一條是:‘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主;你要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條是:‘你要愛你的鄰人如你自己。’再沒有任何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那經師對耶穌說:“老師,對呀!袮說得很正確。天主是唯一的,除祂以外,沒有其他的。我們要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祂,也要愛人如己,比任何全燔祭或犧牲更加重要。”耶穌見他回答得明智,就對他說:“你離天主的國不遠了。”
此後,再沒有人敢向祂發問了。

反省
天主的誡命,首先不是一些束縛人的規條。天主是愛,祂給人的指示,是為讓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找到真正的自我——人應該成為的樣子;祂立的法律,或者給出的指示,其實就是通向祂的道路。人藉此道路走向愛之源,又從那裡返回來,把領受到的神聖之愛帶給他人。那是一個在愛中與天主和他人相遇、結伴的旅程,它更能突顯出愛主愛人之間的聯繫:當我們全心愛主時,我們會經驗被祂所愛和祂愛的方式;正是藉此經驗,我們才能愛人如己,就是像天主愛我們那樣去愛別人。

每日聖言 2025.03.27

每日聖言 – 3 月 27 日 星期四
農曆二月廿八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11:14-23)
有一次,耶穌驅逐了一個啞巴魔鬼。魔鬼被驅出後,啞巴就說起話來,群眾都很驚訝。但其中有些人說:“祂是靠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有些人想試探祂,要求祂顯一個天上的神跡。耶穌看透他們的想法,便對他們說:“如果一個國家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個家庭自相為敵,必然敗落。如果撒旦分裂內戰,它的國怎能不滅亡呢?你們說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那麼你們的徒弟是靠誰驅魔呢?因此,他們將是你們的判官。但如果我是靠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一個壯漢全副武裝,守衛自己的家園,他的財產便安全。但如果入侵者比他更強,且戰勝了他,就會搶走他依恃的武裝,再瓜分他的贓物。誰不與我一起,就是反對我;誰不把人聚集在我身邊,就是在拆散!”

反省
耶穌從小就被預言為“反對的標記”,因為祂是真理,要來毀滅撒謊者——魔鬼的國度(路4:43)。真理與撒謊者是勢不兩立的,所以,耶穌必定會遭到反對。而我們也必須在二者之間作出選擇,或者站在真理一邊,或者站在撒謊者一邊。那些誣衊耶穌的人沒有堅持真理,因為他們說祂靠魔王驅魔,顯然是矛盾的,此矛盾本身就是撒謊的標記。教宗方濟各說,人若不向天主祈禱,必向魔鬼祈禱,沒有灰色地帶。遠離天主和隨從魔鬼其實是一回事,對此事實的意識,也許會讓我們更加警惕自己的傾向。

每日聖言 2025.03.26

每日聖言  –  3 月 26 日   星期三
農曆二月廿七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瑪 5:17-19)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法律和先知。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使它達到圓滿。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消滅了,法律上的一點一畫也不會作廢,直到全部達到圓滿。所以,無論誰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導別人這樣做,他將是天國裡最小的;但無論誰遵行這些誡命,又教導別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裡要成為偉大的。”

反省
耶穌的表現有時像是在反傳統和法律,但祂所“反”的,其實是與法律的原義相去甚遠的規條(當時猶太人有613條法規)。讓法律回歸它的原義,就是使之達至圓滿,而這有時的確意味著廢除某些不當規條。天主為人立法,是為讓人藉以愛主愛人,活出天主肖像的樣貌;換言之,天主的法律是讓人活得像人,讓人活出天主內的自由。所以耶穌指出,法律是為了人而立的,不是人為法律而存在。當人照此法律的原義積極守法時,天國就會臨現在其生命中。我是照法律的原義而積極守法的嗎?

每日聖言 2025.03.25

每日聖言  –  3 月 25 日   星期二
預報救主降生節
農曆二月廿六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1:26-38)
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派遣,往加里肋亞的納匝肋城,探訪一位童貞女。她已許配給達味家族一個叫若瑟的男子,童貞女的名字叫瑪利亞。天使進去,對她說:“喜樂吧!主所鍾愛的女子,上主與你同在!”瑪利亞卻因這話驚慌起來,思索這問候是什麼意思。天使對她說:“瑪利亞,不用害怕!你得到天主特別的恩寵!你將懷孕生子,要給祂起名叫耶穌。祂將是偉大的,並稱為至高者之子。上主天主要把祂祖先達味的王位賜給祂,祂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祂的國也沒有窮盡!”瑪利亞對天使說:“我不認識男人,這怎麼可能呢?”天使回答:“聖神會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會庇蔭你。所以,那誕生的聖者,要稱為天主子。看,你的親戚依撒伯爾在老年懷了男胎,現在已是第六個月了;儘管人都說她是不生育的,但對天主來說,沒有不可能的事!”於是,瑪利亞說:“看,我是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使便離開了她。

反省
聖奧斯定認為,瑪利亞在用身體懷孕聖言之前,就已經在心裡懷孕了祂,所以聖言才在她內成為血肉。“聖言成了血肉”的意思是,聖言具體化為活著的生命。瑪利亞對聖言說“是”的態度,意味著她在以全部生命活出聖言,聖言在她身上完全具體化、生活化了。因此,她以身體懷孕聖言,使之降生在世,從而讓人看到、聽到和摸到聖言,是一件自然地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實。在這種意義上,瑪利亞並不特殊,因為每個人都應該使聖言活在自己身上,讓別人透過自己的生命與生活的聖言相遇。

每日聖言 2025.03.24

每日聖言  –  3 月 24 日   星期一
農曆二月廿五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4:24-30)
那時候,耶穌對眾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位先知在自己家鄉是受歡迎的。真的,我對你們說,在厄裡亞的時代,天旱不雨達三年六個月,遍地大饑荒,以色列有許多寡婦。厄裡亞沒有被派到她們那裡,卻去了漆冬地方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在先知厄裡叟的時代,以色列有許多麻風病人,他們無人得到潔淨,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被治好了。”會堂裡的人一聽這話,都怒氣填胸,起來把祂趕出城外,帶到山崖上;因這城建在山上,要把祂推下峭壁,祂卻穿過他們中間,徑直走了。

反省
基督徒借著洗禮分享耶穌的先知職務。今日福音中,耶穌引用兩個例子來強調先知的使命:厄裡亞復活了匝爾法特寡婦的兒子;厄裡叟醫治了敘利亞的麻風病人納阿曼。前者喚醒生命,後者醫治生命。現任教宗方濟各一直呼籲並期待教會重視生命,肩負先知的使命,見證天主的慈悲。讓我們反省自己在踐行先知使命時,是嚴厲批判使人憂傷遠離,還是喚醒生命使人喜樂悔改?

每日聖言 2025.03.23

每日聖言  –  3 月 23 日   星期日
聖杜瑞柏主教(1606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
農曆二月廿四

四旬期第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13:1-9)
那時候,有人將比拉多把幾個加里肋亞人的血摻在他們祭品中的事告訴了耶穌。祂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患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史羅亞塔倒塌了,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所有耶路撒冷居民更有罪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祂講了這個比喻:“有人在自己的葡萄園裡種了一棵無花果樹,他不時來看,總是找不到果子,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無花果樹上找果子,卻總找不到。砍下它吧!何必留它白占土地呢?’但園丁回答說:‘主人,再留它一年吧!我給它周圍松鬆土,施上肥,也許來年會結果子;否則,你就砍下它吧!’”

反省
儘管《約伯傳》已經指出,人遭難,不一定是由於自身的罪過而受到的懲罰,但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仍有因果報應的思想。為此,耶穌糾正說,人的禍患雖與罪惡沒有必然關係,但罪惡一定會帶來真正的災難,即靈魂的滅亡。不過,天主是仁慈的,祂會給人機會,並引導人悔改。以色列的歷史就是見證。就拿曠野中的以色列人來說,天主從埃及將他們領出,又用四十年之久來引導他們,但他們最終還是因為悖逆而沒有進入福地。保祿認為這是個象徵,以此警告我們要及早悔改,才不會辜負天主的慈悲。

每日聖言 2025.03.22

每日聖言  –  3 月 22 日   星期六
農曆二月廿三

四旬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6yZuB7y0IyU

福音(路 15:1-3、11-32)
那時候,稅吏和罪人都來接近耶穌,聽祂講話,法利塞人和經師便私下議論起來,說:“這個人竟接待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於是耶穌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某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把我應得的那份家產分給我吧。’父親就把家產給他們分了。幾天後,小兒子收拾一切離開,去了遠方,在那裡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浪費他的錢財。花光一切之後,那地方發生大饑荒,他便窮困起來,只好投靠一個當地人家做傭工,被派去田裡放豬。他恨不得拿豬食的豆莢來充饑,連這也無人給他。他醒悟過來,說:‘我父親有那麼多傭工,食物都有剩餘,我卻要在這裡餓死!我要起身,回到我父親面前,對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於是他起身,回父親的家去了。他還在遠處時,父親就看見他,動了慈悲心,跑過去,摟住他的頸項,不停地親吻他。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再不配稱為你的兒子了。’但父親吩咐自己的僕人說:‘快!拿最好的長袍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拿鞋子給他穿上。把那隻小肥牛牽來宰了!我們要吃喝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於是,他們開始慶祝。大兒子正在田裡工作。當他回來,快到家時,聽到奏樂歌舞聲,就叫來一個僕人,問這是怎麼回事。僕人說:‘你的弟弟回來了,你父親見他平安無恙到家,還宰了那隻小肥牛呢!’大兒子就生氣了,不肯進去。他的父親出來懇求他,但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麼多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苦幹,從不違背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和朋友一同歡慶!但你這個兒子在娼妓身上花光了你的家產,他一回來,你就為他宰了那頭小肥牛!’父親說:‘孩子呀!你一直和我在一起,凡我所擁有的,都屬於你。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我們必須歡樂慶祝!’”

反省
蕩子回頭的比喻,是在耶穌因親近罪人而被指責的情況下講的。藉此比喻,耶穌表明祂親近罪人的動因,是天主的慈悲。在天主眼中,無論人再好或再壞,都是祂的子女。對子女,天主只有愛,只有渴望他們變得更好的心。當祂的子女走歪路時,天主的牽掛和焦心,會壓過祂的憤怒和厭惡。祂雖然絲毫不能容忍罪過,卻會無限寬大地接納罪人,因為在天主心裡只有兒女,不管他們做過什麼。但天父如此的慈悲,不是我們可以傷害祂的藉口,而應是我們更愛祂的理由。

每日聖言 2025.03.21

每日聖言  –  3 月 21 日   星期五
農曆二月廿二

四旬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Cw9sgAdAaTI

福音(瑪 21:33-43、45-46)
那時候,耶穌給司祭長和經師講了另一個比喻:“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四周圍上籬笆,園內挖了一個榨酒池,建了一座守望台,然後交給佃戶,就到遠方去了。到了收成的時節,他派僕人來向佃戶收取他應得的果實作租金。但那些佃戶抓住他的僕人,打傷一個,殺死一個,用石頭砸死另一個。他再派僕人去,人數比以前還多,但佃戶還是照樣對待他們。最後,他派自己的兒子去,心裡想:‘他們應該會尊敬我的兒子。’可是佃戶們一見家主的兒子,就彼此說:‘這就是繼承人!來,我們殺了他,佔有他的產業吧。’於是他們抓住他,拉到葡萄園外殺了。現在,當葡萄園的主人來到時,他會怎樣對付這些佃戶呢?”他們回答說:“要毫不留情地消滅那些邪惡的人!再把葡萄園另交給能按時交出果實的佃戶。”耶穌對他們說:“難道你們沒有讀過這段經文嗎?‘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作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所以,我告訴你們:必從你們那裡把天主的國奪去,轉交給能結果實的民族。”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這些比喻,明白耶穌是指著他們說的。他們就想捉拿祂,卻害怕群眾騷動,因為群眾都認為祂是先知。

反省
從瑪竇對家主培植葡萄園的描述,可看出家主的良苦用心。葡萄園是天國的比喻,天國的正確翻譯應是動名詞“天主宰製”。天主借著盟約把法律、先知等都給了以色列,還通過悉心的照顧和引導,向他們啟示自己的奧秘,就是為讓他們使天主的宰製,即愛的文明,實現於地。但他們卻創出一個以不斷背棄盟約為主軸的歷史,直至最後殺死基督。其實,每個基督徒的生命,也都是天主悉心照顧的葡萄園,是要讓自己見證天國的臨現,還是重蹈以色列的覆轍,就看我們有沒有感恩之心。

每日聖言 2025.03.20

每日聖言  –  3 月 20 日   星期四
農曆二月廿一(春分)

四旬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Cw9sgAdAaTI

福音(路 16:19-31)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有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和細麻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在他的大門外卻躺著一個窮人,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指望以富翁飯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常來舔他的膿瘡。後來這窮人死了,被眾天使接去,送到亞巴郎的懷抱。那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裡,受著折磨,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和倚在他懷中的拉匝祿。於是他大叫:‘我的父親亞巴郎呀!可憐我吧!派拉匝祿用手指尖沾點水,涼一涼我的舌頭吧!因為我在這火焰裡實在太痛苦了。’亞巴郎回答說:‘孩子呀,你可記得你一生怎樣享福,拉匝祿怎樣受苦。如今他在這裡得享安慰,而你要受苦了。更何況我們與你們之間還有深淵阻隔,人想從這裡到你們那邊是不可能的,從那邊到我們這裡也是不可能的。’那富翁又說:‘父親呀!那麼,求你派拉匝祿到我父親的家,因為我還有五個兄弟,去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這地方受苦!’亞巴郎說:‘他們已有梅瑟和先知,聽從他們便夠了!’但那富翁說:‘不!父親亞巴郎呀,假如有人從死者中復活,回去找他們,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回答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和先知們,即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

反省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人人喜見的。但富翁和拉匝祿的最後結局,不能用報應來看待,因為報應是來自外在的賞罰。而天堂和地獄,其實是自己生活狀況的反映,是由自己決定的。富翁一生自私,死後亦然,我們看不到他在地獄中跟誰在一起,而他因自己的苦首先想到的,是同他一樣自私享福的五位弟兄,而不是那些像拉匝祿一樣等待他們施捨的窮人。相反,在天堂裡,拉匝祿倚在亞巴郎的懷抱中,那是一個彼此相愛的形象。地獄與天堂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就是自私與相愛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