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努力練習換來一句「我可以!」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樸仔島作 邀您一起守護身障者的自立路

2025.04.29
頂樓的水耕農場裡,小龍細心照料每一株蔬菜,從播種到收成,用行動說出「我可以創造」。

「我現在會自己換防蟲紙了!」身心障礙學員小龍語氣中滿是驕傲。對你我而言,這可能只是日常中的一句話,對他和許多在身障小作所中努力不懈的身心障礙學員來說,卻是經過半年以上反覆練習後,無聲奮鬥的溫柔成果!由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於嘉義縣朴子市設立的身障小作所「樸仔島作」,是嘉義縣臨海地區第一間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致力於協助身障青年學習自立生活,提供多元作業體驗,如頂樓水耕農場、濾掛式咖啡包與金紙代工作業等。透過職務再設計,細心規劃每一個作業步驟,讓學員們在日常中發掘潛能,並實踐「日常中的三種我可以」:自立學習、自我創造,以及幫助他人。

中度智能障礙的小龍今年22歲,剛進入樸仔島作時,總是靜靜地待著,幾乎不開口說話,家人已習慣以眼神與肢體語言讀懂他,久而久之,小龍失去了表達的能力與動機。但來到小作所後,從最初的沉默、觀察,到現在能與其他學員一起進行水耕蔬菜、金紙代工、甚至主動分享自己的進步;家境清寒、46歲的中度智能障礙者-小雲,母親過世後,生活陷入混亂,不懂如何料理三餐,只能以白飯配罐頭果腹;也無法整理環境,甚至不懂金錢規劃,但在社工與教保員耐心陪伴下,學會了簡單煮食、整理環境,也能在濾掛咖啡代工中,負責較複雜的咖啡粉分裝,逐步邁向更穩定且自立的生活。

根據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樸仔島作」服務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學員來自中低收入家庭,九成為中度智能障礙者,學習作業代工,平均就需超過六個月以上的練習與適應。身心障礙組主任廖怡貞指出,樸仔島作成立近三年來,透過完整自立生活訓練、人際互動課程、文康活動與社區融合,加上金紙代工、環境清潔、以及水耕農場等多元實作,超過九成學員的自理能力明顯提升,近九成在溝通表達上有顯著進步,八成能自然與他人互動,更有六成學員從過去無法運用社會資源,到如今能主動尋求外界協助。同時透過自建的水耕農場,讓身障青年從育苗、耕作、收成、包裝到販售,全程參與,建立自信與成就感,目前年產量可達417公斤,販售所得除做為身障學員的作業回饋金,同時也將部分蔬菜分送至偏鄉課輔班、老人食堂及育幼院,形成永續的友善循環。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透過「樸仔島作」多元的自立生活訓練與代工作業,持續陪伴身障青年探索自我、累積能力,並將逐步拓展咖啡濾掛代工等新項目,開拓更多元學習。「我們希望串起一座座在人群中漂流的孤島,讓身障者不再孤單,共同實踐『日常中的三種我可以』:自立學習、自我創造、以及幫助他人。」然而每年120萬元營運經費始終是一大挑戰。懇請社會各界持續支持,讓身心障礙者能用雙手種出希望的嫩芽。劃撥帳號:31561904、戶名: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愛心專線:(05)277-8388 分機332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