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孤獨問題日益嚴峻,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共同主辦「獨處不孤獨」論壇,今(24)日在台大集思館國際會議廳登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加上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社區關懷據點及緊急救援系統等,共造長者「安心不孤單」社會支持網絡。
張美美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111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約有1/3的65歲以上長者選擇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因此「獨處不孤獨」是社家署、衛福部在國家政策制定上重要的一環。
張美美說明,在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也設立超過5000處社區關懷據點,透過共餐、活動參與等方式,增加長者社會參與;不僅如此,政府藉由緊急救援系統,掌握長者健康與安全狀況等。此外,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讓長者安心不孤單的社會支持網絡。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滿謙法師指出,孤獨不僅是長者的人生處境,更是全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宗教的使命不僅在於安慰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社會與跨宗教的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指出,台灣2300多萬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已逾20%,出生率比死亡率低,因此更要重視相關問題;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支持下,於萬華區辦理「璽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串連基金會兒少服務,推動「大小筆友」計畫,讓長者與原鄉學童書信交流,建立跨世代連結。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以「超高齡社會孤獨的探討」為題,剖析孤獨對長者健康的影響。她說明,孤獨是連結需求未被滿足的訊號,其與健康、心理等息息相關,可能使得失智、憂鬱,甚至死亡風險等增加。
張玉玲建議,透過社交網絡擴展、關係品質提升、社會角色參與(擔任志工、參與社團或宗教等)、情緒自我調節、學習等,學習社交健身、將正向獨處轉化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