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伯多祿被選為帶領門徒們和教會,並非因為他亮眼,或善於辭令,或思想深刻。他獲委任來照顧上主的羊群,是因為他愛上主。
標籤: 視頻講道
每日聖言 2025.05.02

每日聖言 – 5 月 2 日 星期五
聖亞大納削主教聖師(373年)
農曆四月初五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6:1-15)
那時候,耶穌往加里肋亞海,即提庇黎雅海的對岸去。有一大群人曾見過耶穌治好病人的神跡,就跟隨著祂。祂上了山,在那裡和門徒們一起坐下。這時候,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耶穌舉目看見一大群人向祂走來,就對斐理伯說:“我們到哪裡買餅,給他們吃呢?”祂這樣問,是要考驗斐理伯,其實祂自己知道要做什麼。斐理伯回答祂說:“即使買二百塊銀錢的餅,也不夠他們每個人吃一小塊!”耶穌的另一個門徒,西滿伯多祿的兄弟安德肋說:“這裡有個孩子,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對這麼多的人,有什麼用呢?”耶穌說:“叫眾人坐下。”在那裡青草茂盛,大家都坐了下來,單是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祝謝了,分給坐著的群眾;祂也同樣把魚分給大家,讓他們盡情吃。大家吃飽以後,耶穌對門徒們說:“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不要浪費。”他們便把五個大麥餅的碎塊,就是大家吃剩的,全部收集起來,竟然裝滿了十二筐。人們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人真是那位要來到世上的先知!”耶穌知道他們要強迫祂為王,就避開人群,獨自退到山上去了。
反省
在面對人群的吃飯問題時,宗徒們表現出來的是悲觀、無助,但耶穌卻以現有的五餅二魚,通過祝謝和分享,不但讓所有的人吃飽,且綽綽有餘。這一神跡教導我們,人的態度決定其高度,方法決定其結果。當我們面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挑戰和難題時,我們是選擇逃避、推諉、抱怨、放棄,還是懷著對主耶穌的信賴,選擇積極應對、妥當處理?願天主賜給我們每個人堅強的信心、恆心、智慧和毅力,來為人群服務,並為祂作證!
每日聖言 2025.05.01

每日聖言 – 5 月 1 日 星期四
聖若瑟勞工主保
農曆四月初四(國際勞動節)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31-36)
那時候,若翰對他的門徒們說:「從天上來的那位,在萬有之上。那出於地上的,屬於地,談論的也是地上的事。從天上來的那位,講論祂所見所聞的;祂為此作見證,卻沒有人接受祂的見證。凡接受祂見證的人,就證明天主是真實的。天主派遣的這一位,講述天主的話,天主把聖神無限量地賜給了祂。因為父愛子,已經把一切交在祂手中。信從子的人,有永恆的生命;不信從子的人,永遠不會認識生命,更要常常承受天主的審判。」
反省
作為真理的證人,若翰在此宣認了他的信仰,其中包括兩點:耶穌基督的身份與使命,以及信祂與不信祂的後果。在若翰看來,耶穌是天主子,因為父在愛中把聖神及一切都給了祂,使祂超越萬有。耶穌的使命,是向世人見證天父。信祂的,就同祂一起有分於分享天主的生命;不信的,則屬於地,有相反的命運。相信意味著深入到一種關係中,在此關係中有生命的聯結和相通。只有永生者有永生,當我們與永生者聯結和相通時,便會獲得永生。相反,那不與永生者相聯結的人,則與永生無緣。我如何以言以行來與永生者聯結和相通呢?
每日聖言 2025.04.30

每日聖言 – 4 月 30 日 星期三
聖比約五世教宗(1572年)
農曆四月初三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3:16-21)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天主如此深愛世界,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使相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得到永生。因為天主派遣子來到世上,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因祂而得救。凡相信祂的,不被判罪;不信的人,已被定罪了,因為他沒有信天主獨生子的名字。這就是他們被定罪的原因:光已來到世上,世人卻寧愛黑暗而不愛光,因為他們的行為邪惡。的確,凡作惡的人都恨光,不肯來接近光,怕自己的惡行顯露出來。但依照真理生活的人都來接近光,這樣清楚顯示了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
反省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即使整本聖經只剩下耶穌今天對尼苛德摩說的這段話,即“天主如此深愛世界,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使相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得到永生”,信者仍舊可以得救;他也因此闡述了“因信成義”的基督信仰原則。“天主教會和基督教信義宗聯合會”於1999年10月31日簽署的“因信成義的聯合聲明”,標誌著二者在此信仰原則上已在邁向合一。我們今天的挑戰和任務是如何通過“信”來規範和改善行為,並通過行為來見證信仰,而不是將二者割裂開來。
每日聖言 2025.04.29

每日聖言 – 4 月 29 日 星期二
聖加大利納貞女聖師(1380年)
農曆四月初二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3:7-15)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當我對你說‘你們必須由上而生’,你不必驚訝。風隨意吹向哪裡,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是由聖神生的,也是這樣。”尼苛德摩再問:“這怎麼可能?”耶穌回答他說:“你是以色列人的老師,竟然不明白這事嗎?我實實在在告訴你:我們知道的,我們才說;我們看到的,我們才作證,但你們不接受我們的見證。我跟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當我對你們談論天上的事,你們又怎麼會信呢?然而,除了那從天降下的人子,沒有任何人上過天。梅瑟在曠野中把蛇舉起來,人子也必同樣被舉起來,這樣,好使信祂的人都得到永恆的生命。”
反省
耶穌在這段和尼苛德摩的對話中,點出了啟示的意義。有限和受造的人如何認識無限的創造者天主?除非天主親自以人可理解的方式啟示祂自己。耶穌是作為人,以人的語言向我們啟示天父的奧秘。不過,天主是超越的,即使耶穌用人的語言來啟示,如果我們只用“地上”的,即世俗的思維去理解的話,也很難明白其奧秘。天主不是個方程可用公式來解析,而是奧秘的一位,有待我們用生命和心靈去相遇、相信和相愛;當我們透過基督深入到與天父如此的關係中,祂的奧秘就會在我們的心靈裡呈現出來。
每日聖言 2025.04.28

每日聖言 – 4 月 28 日 星期一
農曆四月初一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3:1-8)
有個法利塞人叫尼苛德摩,是猶太人的領袖。他在夜間來見耶穌,對祂說:“老師,我們知道袮是從天主那裡來的師傅。因為若沒有天主同在,無人能夠行袮所行的神跡。”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人若不從上而生,就不能看見天主的國。”尼苛德摩說:“人老了,怎能重生呢?誰能重回母胎再生出來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人若不由水和聖神而生,就不能進入天主的國。凡由血肉之軀生的就屬血肉之軀;凡由聖神生的就屬於神。因此,當我對你說‘你們必須由上而生’,你不必驚訝。風隨意吹向哪裡,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是由聖神生的,也是這樣。”
反省
尼苛德摩能夠透過耶穌的行為看出耶穌是從天主而來,說明他的心是明澈的,不像其他法利塞人,由於嫉妒等因素把耶穌視為眼中釘。耶穌關於重生的言論,是對尼苛德摩的觀察的認定,說明祂的確是屬神的。不過,耶穌沒有止於談論祂自己,而是指出所有人都應該在聖神內重生,即成為屬於天主的人。屬於天主,就是同祂相結合,而天主是至聖至潔的。保祿說,本性的傾向相反聖神的引導,如果我們的生命充滿與天主相反的東西,我們便無法與祂結合,而是如耶穌所說的“血肉之人”。
每日聖言 2025.04.27

每日聖言 – 4 月 27 日 星期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救主慈悲主日
農曆三月三十
復活期第二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若 20:19-31)
那一天,也就是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們聚在一起。因為怕猶太人,門窗都關著。但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完這話,就把自己的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門徒看著主,都滿心歡喜。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正如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們。”說完這話,便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耶穌來時,十二門徒中綽號叫雙胞胎的多默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對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他卻說:“除非我見到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並用手探入祂的肋旁;否則,我決不信!”八天後,門徒們又聚在屋裡,多默和他們在一起。雖然門窗都關著,但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然後祂對多默說:“把你的手指放在這裡,查看我的手吧!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了,要信!”多默回答祂說:“我的主!我的天主!”耶穌說:“因為看見了我,你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神跡,沒有記載在這本書上。這些事記載下來,是要使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你們信了,就會因祂的名而得生命。
反省
耶穌的使命由教會來繼續,而教會是用見證信仰來繼續的,即見證基督是復活的救主:“正如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們。”“見證”與“殉道”的希臘文原是同一個詞。前者有不同的形式和層次:有用宣講作證的,有用生活作證的,有用彰顯天主光榮的大德能作證的(如伯多祿和保祿),也有以受迫害、被放逐,甚至殉道來作證的,如派特摩島的若望。為基督作證的基礎,是與祂的關係和對祂的信賴。假如我們不相信或體會不到祂的大愛和救世的願望,那我們就無法作出真誠的見證。
每日聖言 2025.04.26

每日聖言 – 4 月 26 日 星期六
復活節八日慶期
農曆三月廿九
復活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xqW0jAMGmVo
福音(谷 16:9-15)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耶穌復活後,首先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祂曾經在她身上逐出七個邪魔。她去把消息報告給那些從前和祂一起的門徒們。他們正在哀悼哭泣,聽說耶穌復活了,還讓她看見;他們都不信。之後,祂又用另一種形象,顯現給其中兩個往鄉下去的門徒。他們就回去告訴其餘的人,但那些人也不信他們。最後,當那十一人坐席時,耶穌顯現給他們,責備他們的不信和頑固,因為他們拒絕相信那些在祂復活後看見過祂的人。然後,祂對他們說:“你們往全世界去,向所有的人宣講福音。”
反省
耶穌在世時,曾三次向門徒們預言祂自己的死亡和復活,以及祂關於永生的言論(比如祂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祂復活三個人的奇跡,這些都是祂能力的證明。但我們卻驚訝地聽到聖史說,即使再加上那些見證過耶穌復活的人三番五次的報告,門徒們仍舊不信。原因很簡單,他們沒辦法超越人性的理解限度。信德之所以是超德,正在於它要求我們超越人性的理解而去相信,因為我們要相信的,是超越的神;只有祂能夠以其大能做出超越人之感覺和理智的“不可思議”的事情。
【視頻講道】復活期第二主日(丙年)2025.04.27
每日聖言 2025.04.25

每日聖言 – 4 月 25 日 星期五
復活節八日慶期
農曆三月廿八
復活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mg-Gm7rxF4
福音(若 21:1-14)
那時候,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再次向門徒顯現。顯現的經過是這樣的:西滿伯多祿、綽號叫雙胞胎的多默、加里肋亞迦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和另外兩個門徒在一起。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要去打魚。”他們對他說:“我們跟你一起去。”他們便出發,上了船,可是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天亮時分,耶穌站在岸上,但門徒們沒有認出是耶穌。耶穌向他們喊說:“孩子們,你們有吃的嗎?”他們回答說:“沒有。”祂對他們說:“向船的右邊撒網,就有了!”於是他們把網撒下去,竟然拉不上來,因為魚太多了。耶穌的愛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西滿伯多祿一聽說“是主”,就連忙穿上衣服(因為他原本赤著身子),跳進海裡。(其他的門徒劃著小船,拖著滿網的魚來了。他們離岸不遠,大約僅有一百米。他們上了岸,便看見那裡有一堆炭火,上面烤著魚和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捕到的魚拿幾條來。”西滿伯多祿便上船,把網拖到岸上。網裡全是大魚,總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魚這麼多,網卻沒有破。耶穌說:“來吧,吃早餐!”門徒中無人敢問祂:“袮是誰?”因為他們知道是主。耶穌就上前拿起餅,遞給他們,同樣把魚遞給他們。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
反省
本段福音由幾個不同的事件組合而成,其中包括復活的顯現,和耶穌召叫門徒,使之成為“捕人的漁夫”。若望如此編排或許是有意的,為突顯出耶穌再次賦予門徒們使命。門徒們照耶穌的指示打了153條魚。153是當時所有魚種的數目,代表所有種族。這意味著,一方面,只有遵行耶穌的引導,才會有福傳的果實;另一方面,即使有成果,也離不開天主的賜予。為此,耶穌在稍後與伯多祿的對話中,要他牧養耶穌的羊。我們基督徒誠然肩負福傳的使命,但福傳的主導者卻是耶穌,並且成果也來自祂的恩賜,因為祂始終是我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