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7.09

每日聖言  –  7 月 9 日   星期三
中華真福及殉道諸聖
農曆六月十五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10:1-7)
那時候,耶穌叫來祂的十二門徒,給他們制服邪魔的權柄,使他們能驅逐邪魔和治好各種殘疾病痛。
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為首的是稱為伯多祿的西滿、他的兄弟安德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熱誠者西滿和出賣耶穌的依斯加略人猶達斯。
耶穌派遣那十二人出去,吩咐他們說:「不要去外邦人的地方,不要進入撒瑪黎雅人的城市。你們應該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一邊走,一邊宣講『天國近了』。」

反省
讀經一講述了身為宰相的若瑟見到曾經力圖殺害他,但最終販賣了他的哥哥們時的情形。若瑟的尊貴和哥哥們的可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似乎印證了一句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若瑟雖然內心充滿了悲傷和難過,以至於「由他們前退出去哭了」,但並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借此天賜良機加以報復,而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們。他的善良本性和智慧告訴他,報復他人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平安和喜樂,而寬恕與和解才能實現之。在福音中,我們看到了耶穌的十二位宗徒的名字,其中就有將後背叛祂的伯多祿和出賣祂的猶達斯,但耶穌照樣以朋友對待他們,並給他們洗腳。但願我們也像古聖若瑟和耶穌那樣,做一個寬宏大度、以愛報怨的人!

每日聖言 2025.07.08

每日聖言  –  7 月 8 日   星期二
農曆六月十四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9:32-38)
那時候,有人把一個附魔的啞巴帶來見耶穌。祂把魔鬼趕走,啞巴就說起話來。群眾十分驚訝地說:“在以色列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呢!”可是法利塞人說:“祂能驅魔,是靠魔王的幫助!”
耶穌走遍各城各村,在他們的會堂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治癒各種殘疾病痛。每當祂看見百姓,便很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又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於是祂對門徒們說:“田裡要收割的莊稼很多,但工人很少。所以,你們要祈求莊稼的主人,多派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

反省
從福音中我們得知,耶穌常夜以繼日、馬不停蹄地宣講福音、治病、驅逐魔鬼,有時甚至沒有吃飯的時間。祂這樣做並非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被內心悲天憫人的大愛所驅使。基督徒如果渴望全心全意地去為福音作證、實踐耶穌託付給我們的福傳使命,也必須進入芸芸眾生的生活,瞭解並感受他們的疾苦、無助和迷茫,借此激發我們“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並在天主恩寵的助佑下,牧放祂的羊群,找回迷失的、包紮受傷的、安慰憂苦的。與此同時,我們自己也當常常回顧曾經處於迷失、受傷和憂苦之際的經驗,感謝牧人耶穌給予我們的關愛與安撫。

每日聖言 2025.07.07

每日聖言  –  7 月 7 日   星期一
農曆六月十三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9:18-26)
耶穌對他們說這些話時,有個會堂長來到,跪在祂面前說:「我的女兒剛死了,但請袮來為她覆手,她必會活過來。」耶穌便起來跟他走,門徒一起跟著去了。這時,一個婦人從後面上來,摸了耶穌外袍的邊穗,因為她患血漏病有十二年了,她心裡想著:「只要我摸到祂的衣邊,我就會痊癒!」當耶穌轉過身來,看見她,便說:「女兒,放心!你的信德救了你。」從那時起,那婦人就好了。
耶穌來到會堂長的家,看見吹笛的和哭喪的一群人在喧鬧,就說:「你們出去!這女孩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一直嘲笑祂。那些人被趕走後,祂才進去,握著女孩的手,女孩就起來了。這件事傳遍了整個地區。

反省
我們從福音記載中不難看出,耶穌在施行治病救人的奇跡時,幾乎每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要麼伸出手觸摸病患,要麼讓患者觸摸祂的身體或衣服。在今天的福音中,患血漏病的婦人摸了祂的衣邊,獲得了痊癒;死去的小女孩被祂握住手,而後起死回生。可見懷著信德和愛德的觸摸是多麼的重要!許多生活實例也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撫愛和擁抱時,就會在人格發育方面留下障礙和缺失;而一個身心靈雖受過創傷,但得到家人或朋友的接納和擁抱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會反過來帶給他人安慰和治癒。作為耶穌的門徒,當我們面對需要各種安慰和治癒的弟兄姐妹時,切記不要冷眼以待,或只講些不疼不癢的套話!

每日聖言 2025.07.06

每日聖言  –  7 月 6 日   星期日
聖瑪利亞.葛蕾蒂貞女殉道(1902年)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農曆六月十二(小暑)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路 10:1-12、17-20 [短式 10:1-9])
此後,主又選了另外七十二人,派他們在祂之前先行,兩人一組,到祂即將探訪的各城鎮和地區去。祂對他們說:「莊稼多,工人少;所以你們要懇求莊稼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不必帶錢囊、口袋或鞋子,在路上也不要問候任何人。無論你們進入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如果那裡有平安的人,你們的平安就會臨到他;不然,這平安仍回到你們身上。你們就住在那家,吃喝他們供給的食物,因為工人應得到他的工資。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無論進了哪一座城,若有人接待,給你們擺上什麼就吃什麼。要治好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天主的國已臨近你們了!』無論進了哪一座城,人們不願接待,你們便到大街上說:『連你們這城沾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擦掉,留給你們!但你們應該知道:天主的國已臨近了!』我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所受的懲罰要比那城還容易忍受!」
那七十二人回來,歡欣地說:「主啊!因袮的名,邪魔也向我們屈服!」耶穌對他們說:「我看見撒旦像閃電一樣從天墜落。看,我已給你們權能,可踐踏蛇蠍,勝過仇敵的一切勢力,再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但是,你們不要因為惡魔向你們屈服而歡喜,應歡喜的是你們的名字已登記在天上了。」

反省
眾所周知,洗者若翰是以耶穌前驅的身份為祂預備道路,而不是取代祂或超越祂。福音中,耶穌在選派了十二位宗徒後,又選派了另外七十二人,在祂之前先行,到祂即將探訪的各地,傳報天國已經臨近的喜訊。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是洗者若翰、十二位宗徒,還是七十二位門徒,其實都在扮演耶穌「前驅」的角色,為祂預備道路。正因為這樣,即使他們在福傳過程中做了令人驚奇的事、收穫了可喜的成果,耶穌還是警醒他們,最值得歡喜的事,是把名字登記在天上,而不只是所做的工作。作為耶穌在二十一世紀的門徒,我也該牢記自己真正的使命和角色,為耶穌準備道路、為天國的來臨作證,而不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每日聖言 2025.07.05

每日聖言  –  7 月 5 日   星期六
聖安多尼.沙嘉理司鐸(1539年)
農曆六月十一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9:14-17)
那時候,有些洗者若翰的門徒前來問耶穌說:“我們和法利塞人很多時候禁食,為什麼袮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回答他們說:“當婚宴的客人們和新郎在一起時,你們怎能期望他們悲傷呢?可是等到新郎從他們那裡被帶走的日子,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會把未縮水的新布用來補舊衣服的,因為新補丁會縮水,扯破舊衣服,破洞就更大了。人們也不會把新酒裝入舊皮囊裡,若是這樣,舊皮囊會脹破,酒漏出來,皮囊也沒用了。所以,新酒要裝入新皮囊裡,兩樣才可保全。”

反省
耶穌用“新酒”和“舊皮囊”、“新布”和“舊衣服”作比喻,提醒我們不要犯本末倒置的錯誤。遺憾的是,人們常犯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信仰生活中。若翰的門徒們,以及將禁食、守安息日、行取潔禮等外在的信仰表達方式看得比信仰的根本——活出天主性的生命並實現天人合一——更重要的經師和法利塞人,就是這種錯誤的受害者。神學家卡爾·拉內(Karl Rahner)稱他們為醉漢,在黑夜中緊緊抱住路燈,以為自己已經回家,而早晨卻發現自己依然在路邊。但願我們能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斷地發掘其內在深意,領會其新意,並實踐於生活中!

每日聖言 2025.07.04

每日聖言  –  7 月 4 日   星期五
葡萄牙聖婦依撒伯爾(1336年)
農曆六月初十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9:9-13)
那時候,耶穌看見一個名叫瑪竇的稅吏,坐在收稅的關卡,便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耶穌在屋裡吃飯的時候,很多稅吏和罪人也來了,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吃飯。法利塞人看見了,就對祂的門徒們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耶穌聽見這話,便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祭獻’,你們去想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來不是要召叫義人,而是要召叫罪人。”

反省
對於“義人”和“罪人”,加拿大當代著名靈修學家羅海榮(Ronald Rolheiser)神父這樣理解:“在天主眼中沒有罪人和義人之分,只有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和不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羅神父所言甚是!他提醒我們不要在天主前自稱為義,卻將罪人的標簽貼到他人身上;那承認自己是罪人的才能成為義人(參閱路18:13)。中國古人也有言曰:“諱疾忌醫!”即一個人不敢面對自己的疾病,故不願去看醫生,因而導致小病發展為不治之症。但願我們今天能誠懇地承認自己是病人,也是罪人,需要天主的治癒和召叫!

每日聖言 2025.07.03

每日聖言  –  7 月 3 日   星期四
聖多默宗徒
農曆六月初九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若 20:24-29)
耶穌來時,十二門徒中綽號叫雙胞胎的多默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對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他卻說:“除非我見到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並用手探入祂的肋旁;否則,我決不信!”八天后,門徒們又聚在屋裡,多默和他們在一起。雖然門窗都關著,但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然後祂對多默說:“把你的手指放在這裡,查看我的手吧!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了,要信!”多默回答祂說:“我的主!我的天主!”耶穌說:“因為看見了我,你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

反省
多默“不見不信”,除了體現出他多疑的個性外,還有他過分相信和依賴個人感官經驗的自負心態。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我們寧願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和體會,也不願意相信團體的見證和分享;我們寧願他人來相信自己,也不願意去信任他人;我們寧願掌控信仰的奧秘,也不願意被奧秘所滋養、所引領……但願耶穌今天對多默的忠告,“不要疑惑了,要信!”也成為轉變我們人生態度的契機,讓我們在職場、家庭、教會、社會中,多一些彼此信任,少一些猜忌和爭鬥,並因此成為耶穌所說的“有福”之人!

每日聖言 2025.07.02

每日聖言  –  7 月 2 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八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8:28-34)
那時候,耶穌一到對岸加達辣人的地區,便有兩個附魔的人走出墳墓,向祂迎面而來。他們非常兇猛,甚至無人敢經過那條路。忽然他們喊叫說:“天主子!袮要對我們做什麼?時辰未到,袮就來這裡折磨我們嗎?”在遠處有一大群豬正在覓食。那些魔鬼就懇求耶穌說:“如果袮要把我們趕出來,就打發我們到豬群裡去吧!”耶穌便說:“去吧!”於是魔鬼出來,進入了豬內。那一群豬突然從山崖直沖下海裡,掉在水中淹死了。放豬的人逃回城裡去,把那附魔的人和所發生的一切事,都對城裡的人說了。於是全城的人出來看耶穌;看見祂後,就央求祂離開他們的地區。

反省
福音的記述和現實生活的經驗都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以“魔鬼”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從來沒有放棄折磨人、誘惑人、陷害人。我們也許從未見過邪魔的真實面目,但很多人親眼目睹過被邪惡勢力束縛的人們的境況:吸毒、酗酒、嫖娼、施暴、自殘等。當人陷入這些不能自拔的羅網後,給家庭、團體、社會造成的危害與生活在墳墓中的這兩個附魔者毫無二致。因此,耶穌不但自己驅魔治病,也將此使命託付給教會團體。作為基督徒,我們也要像老師耶穌那樣,走近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附魔者”,給他們帶去治癒和釋放。

每日聖言 2025.07.01

每日聖言  –  7 月 1 日   星期二
農曆六月初七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8:23-27)
那時候,耶穌上了船,祂的門徒們都跟著。忽然海上起了狂風,大浪打進船艙,祂卻睡著了。他們過來喊醒祂,說:「主啊,救救我們!我們要死了!」可是祂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害怕?」然後祂站起來,叱責了風和海;海上立刻一片平靜。眾人都驚訝地說:「這人究竟是什麼人?連風和海也服從祂!」

反省
成語「呼風喚雨」,寓指一個人能力非凡,可以做到任何想做的大事。福音中耶穌一叱責波濤洶湧的風和海,風浪便平息了,使得門徒們驚訝不已,猜想祂究竟是什麼人。不難想像,面對耶穌的「大能」,無論是祂驅魔、治病、復活死者,還是「呼風喚雨」,都會引發眾人的驚歎和羡慕,更會吸引很多人追隨祂。然而,在耶穌的眾多「粉絲」中,每個人的動機和心態卻各有不同,其中不少人希望從祂那裡獲得特殊能力和地位,如載伯德的兩個兒子。但是,耶穌「呼風喚雨」的能力和我們普通人所嚮往的卻有著天壤之別。祂一方面為給驚慌不安的門徒們帶來信心和平安,一方面為彰顯天父的光榮,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他們頂禮膜拜的對象!我們每個人都受自天主不同的恩賜和能力,我們又是如何對待這些恩賜和能力的呢?

每日聖言 2025.06.30

每日聖言  –  6 月 30 日   星期一
羅馬教會初期殉道烈士
農曆六月初六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8:18-22)
那時候,耶穌看見許多人圍著祂,就吩咐往對岸去。有個經師前來對祂說:「老師,袮無論往哪裡去,我都要跟隨袮。」耶穌對他說:「狐狸有穴,飛鳥有巢,但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另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准我先回家安葬我的父親。」可是耶穌回答他說:「跟隨我吧!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

反省
今日的讀經也許會讓我們感歎:天主竟然願意為了十個義人而赦免整個索多瑪城中的罪惡,可全城中連十個義人都找不到,何其不幸!當我們在面對各種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目無法紀的罪惡現象時,除了勇敢地投訴,繩之以法,更重要的是反躬自問,檢討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一個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下的「腐敗分子」。作為基督徒和教會團體的一員,我們也必須抵制發生在教會生活中的腐敗現象,以免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教會腐敗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