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 news

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 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2025.10.25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教宗良十四世接見參加封聖彌撒主日的教友。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新近冊封的聖人的特質彰顯在其聖德蓬勃發展在那些為最弱小者服務的人身上,基督徒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信仰的真理。 他在接見前來羅馬參加 10 月 19 日七位新聖人封聖禮的不同國家的信眾時表示:「昨天獲冊封的男女聖人,是我們所有人希望的光輝標記,因為他們為了愛基督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教宗 10 月 20 日在保祿六世大廳對訪客們說:「我希望你們懷著感恩之心以及效法新聖人的熱切渴望回到你們祖國。」 在談到當中的一位聖人、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殉道的平信徒傳道員聖托羅特(Peter To Rot)時,教宗說,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仍然堅定不移地宣講福音的真理」。托羅特於 1945 年二戰期間國家被日本佔領時被捕,並在獄中被注射毒針處死。 教宗說:「雖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傳道員,但在佔領軍禁止他的牧靈工作時,仍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地開展傳教工作,展現了非凡的勇氣。」這位聖人還「堅決捍衛婚姻的神聖性,甚至與一些支持一夫多妻制的權貴對抗」。 他指出:「願聖托羅特的榜樣激勵我們捍衛信仰的真理,即使犧牲個人,也要在考驗中始終依靠天主。」 談到 1915 年在土耳其被處決的亞美尼亞天主教馬爾丁總教區的聖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總主教,教宗說祈求他的代禱能夠「重燃信徒的熱情,為所有人帶來和解與和平的果實」。 有關委內瑞拉的首兩位聖人:聖馬丁內斯(Maria Rendiles Martínez)和聖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教宗指他們「與我們非常相似,他們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於 1903 年在加拉加斯出生的聖倫迪萊斯是耶穌婢女會的創辦人,她於 1977 年去世。聖西斯內羅斯出生於 1864 年,後成為方濟會第三會會士。他是委內瑞拉一位醫生,被稱為「窮人的醫生」,他於 1919 年在前往救治病人的途中遭遇意外身亡。 教宗表示,信徒們應該以這兩位聖人為榜樣,以他們對天主的信賴為動力,天主「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並將他們從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轉變為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帶來新的光芒」。 他指出,他們的愛德行為也應該成為一種鼓舞,因為愛德指向「生命的真諦,並要求我們透過服務來建構生命,無論是服務病人、窮人還是弱小者。」 教宗也特別提到了兩位傑出的修女:義大利維羅納慈悲修女會創始人聖波洛尼修女(Maria ...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2025.10.24【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https://youtu.be/dQWA-8OTu6w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法利塞人認爲自己在天主面前表現的方式是唯一出路。即使稅吏是在同一聖殿內,法利塞人無法想像,像稅吏那樣的人能與天主保持良好的關係。
  •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2025.10.15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教宗良十四世(圖:法新社) 新任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後,今天(5日)呼籲全球14億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於今年5月當選新任天主教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良十四世風格較為內斂,方濟各則經常批評川普政府,時常即興發言。 儘管如此,良十四世於9月30日對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評,並質疑這些政策是否符合教會主張尊重生命的教義,此番言論引發部分知名保守派天主教人士的強烈反彈。 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告訴數以千計參與彌撒的朝聖者,移民不應受到冷漠對待或被污名化。 他指出,全球天主教會正經歷「一個新的傳教時代」,其使命是向逃離暴力或尋求安全居所的移民展現「友善與歡迎、同情與支持」。
  •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2025.10.12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 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2025.10.12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https://youtu.be/2DFaaV4Ca1w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2DFaaV4Ca1w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2025.10.12 2025.10.11【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2025.10.12
    https://youtu.be/EvbXNX0OKT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福音中的撒瑪黎雅人意識到了他團體中的其他人所沒有意識到的事。他意識到團體所說所做的一切,其焦點不應是它本身及其需要,而應是基督。
  • 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2025.10.25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教宗良十四世接見參加封聖彌撒主日的教友。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新近冊封的聖人的特質彰顯在其聖德蓬勃發展在那些為最弱小者服務的人身上,基督徒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信仰的真理。 他在接見前來羅馬參加 10 月 19 日七位新聖人封聖禮的不同國家的信眾時表示:「昨天獲冊封的男女聖人,是我們所有人希望的光輝標記,因為他們為了愛基督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教宗 10 月 20 日在保祿六世大廳對訪客們說:「我希望你們懷著感恩之心以及效法新聖人的熱切渴望回到你們祖國。」 在談到當中的一位聖人、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殉道的平信徒傳道員聖托羅特(Peter To Rot)時,教宗說,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仍然堅定不移地宣講福音的真理」。托羅特於 1945 年二戰期間國家被日本佔領時被捕,並在獄中被注射毒針處死。 教宗說:「雖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傳道員,但在佔領軍禁止他的牧靈工作時,仍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地開展傳教工作,展現了非凡的勇氣。」這位聖人還「堅決捍衛婚姻的神聖性,甚至與一些支持一夫多妻制的權貴對抗」。 他指出:「願聖托羅特的榜樣激勵我們捍衛信仰的真理,即使犧牲個人,也要在考驗中始終依靠天主。」 談到 1915 年在土耳其被處決的亞美尼亞天主教馬爾丁總教區的聖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總主教,教宗說祈求他的代禱能夠「重燃信徒的熱情,為所有人帶來和解與和平的果實」。 有關委內瑞拉的首兩位聖人:聖馬丁內斯(Maria Rendiles Martínez)和聖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教宗指他們「與我們非常相似,他們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於 1903 年在加拉加斯出生的聖倫迪萊斯是耶穌婢女會的創辦人,她於 1977 年去世。聖西斯內羅斯出生於 1864 年,後成為方濟會第三會會士。他是委內瑞拉一位醫生,被稱為「窮人的醫生」,他於 1919 年在前往救治病人的途中遭遇意外身亡。 教宗表示,信徒們應該以這兩位聖人為榜樣,以他們對天主的信賴為動力,天主「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並將他們從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轉變為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帶來新的光芒」。 他指出,他們的愛德行為也應該成為一種鼓舞,因為愛德指向「生命的真諦,並要求我們透過服務來建構生命,無論是服務病人、窮人還是弱小者。」 教宗也特別提到了兩位傑出的修女:義大利維羅納慈悲修女會創始人聖波洛尼修女(Maria ...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2025.10.24【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2025.10.26
    https://youtu.be/dQWA-8OTu6w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法利塞人認爲自己在天主面前表現的方式是唯一出路。即使稅吏是在同一聖殿內,法利塞人無法想像,像稅吏那樣的人能與天主保持良好的關係。
  •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2025.10.15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教宗良十四世(圖:法新社) 新任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後,今天(5日)呼籲全球14億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於今年5月當選新任天主教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良十四世風格較為內斂,方濟各則經常批評川普政府,時常即興發言。 儘管如此,良十四世於9月30日對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評,並質疑這些政策是否符合教會主張尊重生命的教義,此番言論引發部分知名保守派天主教人士的強烈反彈。 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告訴數以千計參與彌撒的朝聖者,移民不應受到冷漠對待或被污名化。 他指出,全球天主教會正經歷「一個新的傳教時代」,其使命是向逃離暴力或尋求安全居所的移民展現「友善與歡迎、同情與支持」。
  •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2025.10.12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 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2025.10.12每周「真理新聞」20251004~20251009
    https://youtu.be/2DFaaV4Ca1w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2DFaaV4Ca1w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2025.10.12 2025.10.11【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2025.10.12
    https://youtu.be/EvbXNX0OKT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福音中的撒瑪黎雅人意識到了他團體中的其他人所沒有意識到的事。他意識到團體所說所做的一切,其焦點不應是它本身及其需要,而應是基督。
  • 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2025.10.09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教宗良十四世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教廷主教部長部長。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在上任後的首次重要任命中,選擇了一位義大利教會法專家接替他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和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於 9 月 26 日宣布,自 2018 年一直領導教廷法典條文部、現年 67 歲的伊安諾內(Filippo Iannone)總主教將於 10 月 15 日履新。 自 2023 年初至今年 5 月教宗選舉前,這兩職位一直由現任教宗仍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的身分時擔任。 主教部負責協調世界各地主要拉丁禮教區新主教的遴選,並向教宗提出任命建議。此外,它還負責設立、合併和撤銷教區,更改教區轄地,設立軍事教區以及為來自聖公會已與教會共融的的天主教徒設立教區。 根據《你們去宣講福音》宗座新憲章,該部門「在所有與主教正確有效地履行其牧靈職責相關的事務上與主教們合作」。 若某個教區的主教遇到困難,該部長可以組織宗座探訪。他亦會參與調查涉嫌不當處理或掩蓋性虐侵個案的主教。 身為教廷法典條文部部長,伊安諾內總主教深入參與了《教會法典》「第六卷:《教會刑罰》的修訂工作。該文件是天主教拉丁禮七部法典之一。該法典於 2021 年由教宗方濟各頒布,對包括兒童色情在內的性侵罪行的描述作出更新,並要求主教或修會長上在處理指控時應採取的行動。 這位總主教其後領導了 2023 年《你是世界的光》修訂版的編寫工作。該修訂版規定了主教、修會長上和國際天主教運動負責人在調查性侵指控或掩蓋性侵行為時的程序。 今年 2 月,捍衛自衛權和無罪推定權的法典條文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總主教和該部秘書的一封信,強烈警告各教區和修會不要公布那些被指控性侵但尚未在民事或教會法程序中被判有罪的教會人員的姓名。 這位新任部長 1957 年 12 ...
  • 南韓舉辦首屆韓國天主教文化研討會 2025.10.07南韓舉辦首屆韓國天主教文化研討會
    參觀者 9月26日在韓國首爾青年文化空間觀賞韓國天主教藝術家的傳統藝術作品。 (圖片:韓國天主教時報) 南韓一天主教研究機構舉辦第一屆韓國天主教文化研討會,重點討論天主教與國家更廣泛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 韓國天主教文化研究所於 9 月 26 至 28 日在首爾青年文化空間舉辦了「第一屆首爾韓國天主教節」。 主辦單位稱此次活動為一項文化福傳項目,旨在展現不與韓國社會脫節,但「與韓國社會和諧共存的韓國天主教」。 該研究所所長金民洙(Kim Min-soo)神父表示,這項倡議建立在其跨世代牧民之旅的基礎上。 他指出:「韓國天主教節未來將繼續舉辦,以展現韓國天主教文化中更多有意義的方面。」 會議包括研討會和展覽,天主教藝術家們展示了韓國的傳統漆器、紙工藝品、書法和其他作品。文化表演也突顯了天主教信仰和韓國傳統的融合。 建築師林根培(James Lim Geun-bae)在題為「天主教在韓國文化中活躍流動」的研討會上,以春川教區的竹林洞聖堂為例,展現韓國天主教建築的開放性。 他指出,古老教堂的庭院和外部空間呈現了韓國對神聖建築的獨特態度。 來自音樂、藝術、文學和社交媒體等領域的文化專家也分享了他們對建立獨特的韓國天主教文化的看法。 該研究院於 9 月 28 日舉辦了一場名為「花的未來」的音樂表演,將韓國傳統和當代音樂與天主教主題相結合。 年輕的音樂家們合作演奏了傳統、流行曲目和聖樂,象徵著變革和復興。 一些天主教組織也在會場舉辦了展覽和互動攤位。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927~20251003 2025.10.04每周「真理新聞」20250927~20251003
    https://youtu.be/BzpHeSMgsK8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BzpHeSMgsK8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七主日(丙年)2025.10.05 2025.10.04【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七主日(丙年)2025.10.05
    https://youtu.be/mmJcbws2EBs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信德是我們為天主服務的一種形式。信德的數量並不重要──一粒芥菜子的價值足矣。重要的是我們以那信德所做的事,不管它像芥菜子那樣小,或像椰子那樣大。
  • 教宗:成為世界領袖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2025.09.27教宗:成為世界領袖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教宗良十四世。(資料圖片) 據一天主教網站刊登的採訪摘錄稱,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成為教宗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學習過程。自今年五月當選教宗以來,他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成為一個世界領袖。 新聞網站《Crux》於 9 月 14 日教宗 70 歲生日當天發表了一系列教宗訪談摘錄,並於 9 月 18 日透過秘魯企鵝出版社出版了《教宗良十四世:世界公民,21 世紀的傳教士》的西班牙文版本。 該書的英文和葡萄牙文版本預計將於 2026 年初出版。 書本收錄該新聞網站於 7 月對教宗進行的兩次單獨採訪,摘錄涵蓋了教宗最喜歡的體育隊伍、他作為教宗的角色、烏克蘭戰爭、教會的共議同行 (同道偕行) 以及世界日益兩極分化等主題。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作為教宗的角色時,教宗說:「我還有很長的學習之路要走。」 然而,他也提到牧靈工作並不困難。 他指出,擔任教宗就像「被扔進了世界領導人的層面」。 「這是非常公開的;人們都知道我與世界各國元首的通話和會晤,特別是在教會的聲音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 他向訪問他的《Crux》知資深記者艾倫(Elise Allen)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極分化』似乎已經成為現今流行語的時代,但它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或者說,即使對一些人有好處,也只有極少數人,而其他人都在受苦」。 教宗表示,人們需要反思並探討導致分裂和兩極化的原因。 他說 ,「我不會假裝自己無所不知。」但「或許在某些地方,對人類生命意義的更高層次的喪失」才是問題的根源,因為如果人們失去了對人類生命、家庭和社會價值的理解,那麼「還有什麼是重要的呢?」 他指出,共議同行可以成為「應對現今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的一種方式」,從而成為消除兩極分化的一種良藥。 他強調,共議同行是教宗方濟各任期內的標誌性特徵,它始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並「至少在拉丁美洲」發展起來。這位出生於美國的教宗在那裡服務了 20 多年。 他表示,共議同行的理念「不是試圖將教會轉變為某種民主政府,如果我們看看現今世上的許多國家,就會發現民主並不一定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方案」。 他說:「但要尊重和理解教會生活的本質,並表示『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我認為這為教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也給予教會一個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觸的機會。」 當被問及梵蒂岡是否有可能在烏克蘭目前的衝突中扮演調解人角色時,教宗說他會把羅馬教廷作為和平倡導者的角色與調解人的角色區分開來。 他會將梵蒂岡作為和平倡導者而非調解人的角色。 他表示:「我要發出我的聲音,代表基督徒和善良的人的聲音,指出和平是唯一的答案。」他會提倡「主要透過對話」來建立和平。 他說,他很高興成為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也是第二位在拉丁美洲服務數十年的教宗。 他指出:「明顯我是一個美國人,我非常覺得自己是美國人,但我也非常愛秘魯,秘魯的人民,這是我的一部分。」 他表示:「我的司鐸生涯有一半時間是在秘魯度過的,所以拉丁美洲的視角對我來說非常寶貴。」 談到體育運動,那他會支持美國還是秘魯?他說: 「可能是秘魯」,因為他和那裡有聯繫。 說到棒球,他說:「作為普雷沃斯特我是白襪隊的球迷,但作為教宗,我是所有球隊的球迷。」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六主日(丙年)2025.09.28 2025.09.26【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六主日(丙年)2025.09.28
    https://youtu.be/6hoHzOlCovQ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富有者、小康者,實際上通常不知道什麼是窮人。這就是我們能原諒他們的原因,因為,只有認知才能發衍愛,只有愛才能發衍服務。因此,如果他們沒有被窮人所觸動,那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窮人。
  • 台灣教會冀能更好地照顧移民工人 2025.09.26台灣教會冀能更好地照顧移民工人
    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彌撒。 (圖片:台灣新竹教區) 約有八千人,主要是移民和流動人口,參加了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目的是為制定一個具體關懷移民的牧民計劃。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 9 月 21 日在新竹教區桃園體育館舉行的聚會也是為表達教會對移工的感激之情,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貢獻促進了台灣社會的發展。 這次活動有約 400 多名神職人員參加,包括總主教、主教、修會成員以及梵蒂岡福音傳播部的一個代表團。參與的移民工人主要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和印尼。 教廷福傳部負責初傳及新地方教會部的副部長巴拉加波(Erwin Balagapo)蒙席參與了此次活動並與參加者交談。 活動中,他宣讀了福傳部代理部長菲律賓籍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的致詞。塔格萊樞機表示,關懷移民是「一項神聖的任務,一個帶來祝福的使命」。 他指出,移民「永遠不應被視為一個問題,而應被視為具有基督生活面貌的人」,並重申教會對移民始終如一的關懷。 他也稱基督徒移民是「真正的福音傳道者」。 除了講座之外,移民們還分享了他們的生活見證、成功和挑戰,並參加了禮儀和聚餐。 在講道中,巴拉加波蒙席表示,教會對移民感到「深切的喜悅」。 他表示:「教會看著你們,不只是看到了工人,也看到了傳教士……你們提醒我們,教會本身就是一個朝聖者和移民群體,追隨基督,祂自己也是一個移民,曾與瑪利亞和約瑟一起在移居埃及。」 因此,他說,對移民的牧養「並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慈善事業;它屬於福音的核心。歡迎移民就是歡迎基督;捍衛工人的尊嚴就是捍衛上主。」
  • 文藻外大結盟巴拉圭天主教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 2025.09.26文藻外大結盟巴拉圭天主教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
    文藻外大莊慧玲校長(左)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Cristino Bohnert Bauer校長(右)完成合約簽署。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Cristino Bohnert Bauer及秘書長Sergio Ayala Viveros近日造訪文藻外語大學,由校長莊慧玲親自接待。兩校自2015年締結姊妹校,此次再度完成合作續約及學生交換合約,為深化雙方學術合作奠定新的基礎。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團隊此行由教育部國際司教育秘書陳鈺林陪同,受到文藻外大主管熱情迎接。當日由校長莊慧玲、副校長林耀堂、歐亞學院院長林震宇、國際長翁一珍及西班牙語文系主任孫素靜等人出席接待,場面溫馨熱絡。 簽約儀式中,莊慧玲校長特別致贈象徵文藻精神的「正氣樓」畫作,以及搭配印有「再一次美好」字樣的台灣鳳梨酥與有機紅茶,而Cristino校長則回贈該校校徽胸針,雙方互動溫馨。首次來台的Cristino校長盛讚文藻校園優美、文化氛圍濃厚,並表示雖然搭機轉機近40小時才抵達台灣,但此行收穫豐碩,期待未來兩校能有更多交流。 當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團隊也參觀文藻地標正氣樓、詠穌堂等地,並在安琪小站巧遇外國學生及高齡90多歲正在值班的英籍麥蕾修女,雙方進行交流,對於文藻校園留下深刻印象。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創立於1960年,是該國最重要的私立大學之一,設有人文、法學、經濟、醫學、教育及工程等學院,長期致力於全人教育與社會服務。 此次文藻外大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締約,不僅是兩校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機,更象徵台灣與巴拉圭高等教育交流邁入新里程碑。未來,文藻外大將持續秉持「將世界帶進文藻」的願景,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版圖,為學生打造更廣闊、多元的學習舞台。
  • 泥漿灌滿天主堂! 花蓮教區主教公開信求援捐款資訊 2025.09.26泥漿灌滿天主堂! 花蓮教區主教公開信求援捐款資訊
    花蓮教區主教透過臉書粉專發出緊急公告,希望外界協助災民重建工作。(圖擷取自Facebook帳號「天主教真理電台」) 強颱「樺加沙」重創花蓮,導致堰塞湖溢流,無情洪水摧毀光復鄉大馬(馬太鞍)天主堂及部落住宅。天主教會花蓮教區主教黃兆明昨天(24日)透過臉書粉絲專頁「天主教真理電台」發出緊急公告,期盼外界伸出援手並協助災民重建工作。 貼文照片可見,豪大雨勢夾帶的巨量泥漿灌進天主堂,堂內門窗被沖破,長椅被洪水拆散,櫃子等設備淹浸在半個人高的泥濘中,災損嚴重,慘不忍睹。 黃兆明表示,許多家庭陷入困境,急需社會各界協助。他提出3項扶助方式:1.祈禱支持,為受災家庭、救援人員及災後重建祈禱,祈求平安與堅強。2.愛心捐款,支持災區急需的救助與重建工作。3.物資援助,部落目前急需乾糧、飲用水、寢具、衣物及清潔用品。 黃兆明也在貼文中提供物質捐贈處及捐款資訊,呼籲「願我們在基督的愛內,同心同行,伸出援手,共度難關。」 物質捐贈處:光復太巴塱富田天主堂(主任神父:張進光神父 電話:0905-356177) 捐款資訊: 郵政劃撥:06619037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會花蓮教區 ※劃撥單「備註」欄請註明:「為大馬天主堂洪災修復捐款」 ※如需開立可抵稅之教區收據,請一併說明 ※無法使用劃撥可私訊我們。 聯絡窗口:花蓮教區秘書處03-8227670 分機 203、202
  • 士林人回憶-1! 70年地標老教堂將拆除 2025.09.24士林人回憶-1! 70年地標老教堂將拆除
    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人來人往地段的天主教士林基督君王堂,至今已建堂70年,不過現在有消息傳出,最近已通過危老重建核准,未來將面臨拆除。 天主教士林基督君王堂將拆除。(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天主教士林基督君王堂坐落於士林區中正路及文林路口,於1955年建堂,至今已有70年歷史,這座教堂近期通過危老重建核准,未來將面臨拆除的命運。 危老重建是根據台灣的《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進行的重建措施,目的在於提升老舊建築的結構安全、改善居住品質,並透過提供容積獎勵和稅務減免等誘因,鼓勵私人自主進行改建,可以透過合建或是自建的方式進行。 不過如果是走危老重建,依照該危老案總基地面積828坪來看,大約只能興建4500坪樓地板面積,約12層樓,欣聯建設執行長蕭傑楷認為,若能走防災型都更,效益會更大,可建樓地板面積來到6000坪。
  •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溢流釀洪災 法籍呂德偉神父一度傳失聯教友祈禱 2025.09.24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溢流釀洪災 法籍呂德偉神父一度傳失聯教友祈禱
    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洪水傾瀉而下,造成嚴重災情,長期在光復鄉服務的法籍天主教神父呂德偉一度失聯,讓教友十分焦急。台北總教區神父程若石在臉書發文,呼籲大家為他祈禱。 花蓮縣光復鄉今天因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洪水傾瀉而下,形成宛如海嘯般的滾滾洪流,造成嚴重災情,甚至連救災用的軍用卡車都被沖走。消息傳出後,不僅地方居民陷入恐慌,長期在光復鄉服務的法籍天主教神父呂德偉也一度失聯,讓教友們十分焦急。 台北總教區神父程若石在臉書發文指出,呂德偉神父在洪水發生後一度下落不明,呼籲大家為他祈禱,希望他能平安脫困。由於今年適逢呂神父來台服務50周年,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全台各地教友與地方居民關注,不少人湧入留言區為他祈福。幸好不久後,有教友回報已經與呂神父取得聯繫,證實人平安無事,讓眾人虛驚一場。 1975年來台的呂德偉神父,來自法國,當年奉巴黎外方傳教會派遣,將台灣作為第一個服務地點。他先在新竹華語學院學習中文2年,1977年再赴花蓮玉里鎮持續學習國語與台語,甚至到豐濱鄉向阿美族耆老學習族語,以融入部落生活。美麗的台灣風景與純樸的人情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決心在此扎根奉獻。 長年以來,呂神父在花蓮玉里、豐濱及光復等地走訪部落傳教,不僅主持宗教服務,也積極推動教育。他曾在光復鄉多個部落協助設立幼稚園,最多時達十所,並親自駕車接送孩子上下課,為偏鄉教育與弱勢兒童付出心力。 為表彰他的貢獻,移民署花蓮服務站頒發永久外僑居留證,並給予「馬偕計畫」特殊禮遇,以最高敬意肯定他半世紀以來在偏鄉教育、牧靈服務與族群融合上的努力。呂神父現服務於光復鄉大馬塘區的聖保祿堂,依舊以謙和的態度持續陪伴在地居民。今日馬太安溪煙塞湖溢流突發洪災,讓長期服務在地的呂神父一度傳出失聯,引發全台信眾與地方居民擔憂與祈禱。雖然最後證實他平安,提醒社會,長年默默奉獻的外籍傳教士早已與台灣命運緊密相連。 花蓮縣光復鄉今天因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暴漲洪水傾瀉而下,形成宛如海嘯般的滾滾洪流,造成嚴重災情,長期在光復鄉服務的法籍天主教神父呂德偉也一度傳出失聯,讓教友們十分焦急。台北總教區神父程若石在臉書發文指出,呂德偉神父在洪水發生後一度下落不明,呼籲大家為他祈禱。
  • 教宗:聖奧斯定提醒我們說話前要先聆聽 2025.09.24教宗:聖奧斯定提醒我們說話前要先聆聽
    教宗良十四世 8 月 15 日在羅馬東南部岡道爾夫堡的宗座夏宮莊園主持了聖母升天節彌撒後,離開宗座維拉諾瓦聖多默堂,站在人群面前。 (圖片: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對在美國費城慶祝聖奧斯定瞻禮的信眾和支持者說:「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聖奧斯定精神的啟發和教誨。」 在未擔任教宗,身分仍然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時,這位奧斯定會士原定於今年 8 月 28 日前往費城參加聖奧斯定瞻禮慶祝活動,並接受嘉獎。然而,他在 5 月的教宗選舉中當選,成為了教宗良十四世。 因此,奧斯定會位於費城以外維拉諾瓦聖多默的省會長哈根(Robert P. Hagan)神父於 7 月教宗在岡道爾夫堡度暑假期間,前來向他頒發了聖奧斯定勳章。 這次的頒獎活動與教宗良十四世一段講話的影片同時被拍攝,影片中教宗回顧了聖奧斯定的生平以及受他啟發而成立的奧斯定會。這位現已成為了教宗的會士於 1977 年加入了修會。該影片於 8 月 28 日聖奧斯定瞻禮慶日在費城播放。 教宗說,生於公元 354 至 430 年的聖奧斯定「是修道主義的偉大創始人之一;他是一位主教、神學家、傳教士、作家和教會聖師」。 「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他的一生充滿了反覆的嘗試和錯誤,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一樣。」 他說:「但憑藉天主的恩典,他母親莫妮卡的祈禱,以及周圍善良人士的幫助,奧斯定得以為他躁動不安的心靈找到平靜之路。」 教宗指出,聖奧斯定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天主賦予的天賦和才能,而我們的目標、成就感和喜樂來自於將它們回饋給天主和我們的鄰人,為他們提供充滿愛德的服務。」 他說,這些服務包括為移民的服務。 他表示,在美國的會士們「站在卡爾(Matthew Carr)和羅西特(John ...
  • 中國新設的張家口教區輔理主教就職 2025.09.23中國新設的張家口教區輔理主教就職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新設立的張家口教區王振貴主教於 9 月 12 日在聖家主教座堂為 65 歲的馬彥恩輔理主教主持就職典禮。 為推動照顧上主羊群的牧民工作,並更有效地致力於其靈性上的益處,教宗良十四世於今年 7 月 8 日正式取消原有的宣化和西灣子兩個教區,同時建立新的張家口教區,並任命王振貴神父為新教區的首任主教。 王振貴主教已於 9 月 10 日在該主教座堂晉牧。新成立的張家口教區隸屬華北的北京總教區。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在 9 月 12 日的聲明中表示,這些主教的任命和就職符合梵中主教任命協議,是「聖座與中國當局對話的進一步成果,是新教區共融之旅中的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北京天主教會於馬彥恩輔理主教就職禮後為現已被取消的宣化教區崔泰主教舉行「榮休儀式」。 在 50 多名教區神父、修女和教友代表出席的儀式上,政府認可的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宣讀了批准崔泰主教「主教身分」的信函。 現年 75 歲的崔主教自 2013 年被祝聖為宣化教區助理主教以來從未獲得過官方認可。 這位主教因拒絕接受國家宗教法、北京天主教會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等官方機構,自 2007 年以來一直受到政府打壓,並曾多次被拘留。 崔泰主教和馬彥恩主教多年前已在梵蒂岡的批准下分別於 2013 和 2010 ...
  • 韓國世青籌委會小堂安放聖阿庫蒂斯聖髑 2025.09.23韓國世青籌委會小堂安放聖阿庫蒂斯聖髑
    南韓首爾總教區具佑飛輔理主教 9月16日為聖阿庫蒂斯像祝聖。 (圖片:首爾總教區) 韓國天主教徒在首爾迎接聖阿庫蒂斯的聖髑,並把其存放於 2027 年首爾世界青年節籌備委員會辦公大樓的小聖堂內。這位意大利青年聖人剛獲教宗良十四世冊封為聖人。 南韓首爾總教區表示,參與籌備首爾世青節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和青年於 9 月 17 日在當地籌委會的小堂參加了聖髑的安放彌撒。 彌撒由首爾總教區具佑飛 (Job Koo Yobi) 輔理主教主持,教區神父和義工們均有出席了儀式。 教區阿庫蒂斯(Carlos Acutis, 1991-2006)因其對聖體的虔誠奉獻和利用數碼媒體推廣天主教的熱忱而被譽為「天主的具影響力者」。 這位聖人於 15 歲白血病去世前,一直致力創建一個記錄聖體奇蹟和聖母顯現網站。 教宗良十四世 9 月 7 日於梵蒂岡冊封他為聖人,使他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年聖人。 教宗在講道中,向前來紀念這位少年聖人的青年教友說,「聖德——與天主的深度共融——是通往持久幸福的唯一途徑」,而非世俗所教導的財富、名望、青春或社會成功。 他指出:「真正的幸福並非源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而是以天主為中心的生活。」他提醒年輕人聖阿庫蒂斯的教誨:「在陽光下,你會曬黑,但在聖體前,你會成為聖人——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靈魂。」 他邀請信徒效法聖阿庫蒂斯的榜樣,每日參加彌撒和領受聖體聖事,並鼓勵他們「不要虛度生命,而要使之成為傑作」。 回應教宗方濟各在當今世界對聖潔的呼籲,他提醒青年們:「我們每個人都被召叫沿著自己獨特的道路走向聖潔,不是通過模仿,而是透過忠實地運用天主賜予我們的恩賜。」 該聖阿庫蒂斯的聖髑現已永久供奉於 2027 年首爾世青年籌備委員會辦公大樓的小堂內。 據教區新聞稿稱,教會營運的《天主教和平廣播公司》和其《和平報》於 9 月 16 日宣布聖阿庫蒂斯為其第二位主保聖人,並為在其總部豎立的聖阿庫蒂斯像舉行了祝福儀式。 世青節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 1985 年發起為期一週的全球天主教青年聚會。 在上一屆於 2023 ...
  • 林佳龍訪歐!赴教廷推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 2025.09.21林佳龍訪歐!赴教廷推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
    外交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10萬歐元給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圖/外交部捐贈) 外交部長林佳龍展開訪歐行程,日前先到捷克、再到羅馬,並到駐教廷大使館代表政府捐贈10萬歐元予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Scalabrinian Missionaries),展現台灣在人道援助和扶助弱勢的關懷。同時,也以協助傑梅利台伯島醫院(Isola Tiberina Hospital–Gemelli Isola)添購設備,其中包含台灣製造的空氣清淨機,將用於醫院新病房,提供病患更好的照護。 林佳龍指出,斯卡拉布里尼修會自1887年成立以來,長期在全球協助移工與難民,他們在1994年來到台灣,至今在台北、台南與高雄為外籍移工提供牧靈與關懷服務。林佳龍補充,斯卡拉布里尼修會總會長Leonir Mario Chiarello神父也在9月17日親自出席受贈典禮,並感謝台灣長期大力支持天主教修會及醫院,這次的捐贈再次印證台灣在推動人道援助與扶助弱勢群體的具體關懷與承諾。 「台灣與教廷共享自由、和平、正義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是彼此密切的夥伴」林佳龍強調,台灣會持續深化與教廷及天主教教會在人道關懷領域的合作,讓世人更加體會「天主是愛」。 教廷是林佳龍上任來,到訪的第11個邦交國,也視察了我國邦交國,替同仁加油打氣,也陸續訪問多個非邦交國,每一步都希望能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讓世界更加認識台灣。過程中,林佳龍出席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在宗座傳信大學的展覽開幕酒會,盼透過「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讓台歐文化相互激盪、深化雙邊鏈結。 「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中,駐教廷大使館於9月18日下午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開幕酒會,這項展覽近日將移至駐教廷大使館展覽至10月3日,林佳龍呼籲各界多多踴躍參觀。 林佳龍表示,目前在亞洲大學任教的謝省民教授擅長將台灣民俗意象結合天主教義,並運用其創意創作成一幅幅色彩動人的版畫作品,謝省民也表示,身為三代天主教徒,能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展覽感到十分榮幸。林佳龍並感謝謝省民、林磐聳、廖仁義三位藝術家,無償提供藝術品響應外交部活動,支持我國駐歐洲的26個館處舉辦藝術聯展,讓台歐的文化相互激盪,深化兩地的鏈結。 外交部長林佳龍轉致醫院運用善款採購之空氣清淨機。(圖/外交部提供)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913~20250919 2025.09.20每周「真理新聞」20250913~20250919
    https://youtu.be/xwUVPxEWfpA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e9YGvagWvSQ
  • 駐教廷使館辦藝術展 台灣民俗呈現天主教信仰 2025.09.20駐教廷使館辦藝術展 台灣民俗呈現天主教信仰
    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樞機主教鐸瑪士(中)在駐教廷大使賀忠義(左)與藝術家謝省民(右)陪同下致詞,稱讚這次展覽傳遞希望的信念。 為向教宗良十四世表達敬意並慶賀天主教2025禧年,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以融合台灣民俗文化、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盼加深台梵文化交流,透過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信仰的溫度與創意。 「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今天在教廷傳信大學舉行開幕式,樞機主教鐸瑪士(Silvano Tomasi)、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以及多國駐教廷使節出席。 謝省民接受專訪指出,這次策展主題光榮頌,主要是為了榮耀天主,他身為天主教徒,又生長在台灣道教信仰最興盛的地方,家鄉有知名的北港朝天宮,讓他從小就習慣在兩個不同信仰文化中成長。 「我常常早上到教堂望彌撒,下午在道教宮廟出入,從小對這兩個宗教東西都很熟悉。」謝省民說,他因此有種使命感,希望向明朝知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促進天主教在台灣「在地化」,把天主教信仰與台灣元素整合。 謝省民表示,他很榮幸多年努力的作品受到外交部欣賞,能作為台灣跟教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的作品本身就是為天主創作,能在此聖地展出是莫大光榮」。 曾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剛果籍神父鮑霖(Paulin Kubuya)接受專訪表示,這場展覽證明台灣有很多元的宗教文化,且不同宗教可以和諧相處,他對很多幅作品都很有感觸,希望有機會一一了解每幅畫的創作意涵與背後巧思。 鮑霖指著其中一幅「玫瑰經」作品說,畫中抱著耶穌的女性形象是媽祖,可是媽祖沒有生過孩子,聖母瑪利亞才有孩子,所以藝術家運用巧思將媽祖與聖母放在一起,是台灣文化與天主教信仰的結合。 謝省民許多畫作如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暗藏作者個人「密碼」,包括他在畫人物時常以兒子面孔為模型。鮑霖表示,在玫瑰經這幅畫中,聖母身後有雞、羊、馬、豬4種動物,這其實是謝省民全家人的生肖,藝術不只可傳遞跨宗教對話,還能表達人類心中許多情感與秘密,非常有趣。 駐教廷大使賀忠義致詞時表示,此次展覽是外交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一環,以此表達台灣天主教徒獻給教宗的敬意與祝福,也希望深化台梵情誼與雙邊文化交流。 鐸瑪士致詞時表示,他很高興受邀參加展覽,藝術與美可以豐富人類的心靈,「我認為這次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缺乏希望的時代」。 謝省民曾4度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版印年畫首獎,此次展覽約30件版畫作品,主題包括天主教藝術台灣本地化、跨宗教藝術對話、禧年HOPE台灣。
  • 文化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迎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 2025.09.20文化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迎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
    中國文化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全球逾4百所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致力於推動雙邊合作與學生交流。9月18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代表團在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帶領下,偕同主任秘書Pbro. Mg. Sergio Ayala Viveros蒞臨文化大學訪問,雙方就學術合作、學生交流及未來合作模式展開深入討論。 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合影。 王淑音副校長率領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蔡佳麟國際長、國際合作組王青組長及東亞組孔心怡組長熱情接待,交流氣氛融洽。Dr. Bauer介紹,該校是巴拉圭私立大學中排名第一的學府,近期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此次在教育部安排下訪問全台多所大學。他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文化大學在校長及副校長領導下,設立專責單位推動國際交流並已取得卓越成就,堪為學習典範。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與王淑音副校長交換禮物。 王淑音副校長指出,文化大學長期與世界各地大學建立良好姐妹校合作關係,為師生提供多元的交流機會。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早在2015年即簽署學術交流協議,此次Dr. Bauer的來訪正好為雙方開啟更多合作契機。會中除討論學生交換研習等議題外,中文系賴昇宏教授也特別介紹本校華語課程及研發教材,歡迎巴拉圭大學學生學習華語。 Dr. Bauer聆聽介紹後深表興趣,讚賞雖然自己不懂中文,但透過聆聽也能感受到中文語言之美,並承諾將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學習。他同時指出,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正積極與區域內其他大學合作,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此次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來訪,不僅有助於重啟並深化雙邊合作,也對文化大學的國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透過與南美洲姊妹校的連結,文化大學將能拓展國際合作版圖,帶領更多師生跨越語言與地域的限制,開創更廣闊的交流與學習舞台,進一步展現文化大學持續邁向全球頂尖學府的決心。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丙年)2025.09.21 2025.09.19【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丙年)2025.09.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4ccZRmlY8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在今日世界的許多地方,投資是條理財之道,以理想的觀念看,一項投資增長,就可導致進一步的投資,我能用我的所有財產做「投資」嗎──至少把其中的一些「轉投給」有需求者?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906~20250912 2025.09.13每周「真理新聞」20250906~20250912
    https://youtu.be/Cf0DS-MNpxs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Cf0DS-MNpxs
  • 【視頻講道】光榮十字聖架(丙年)2025.09.14 2025.09.12【視頻講道】光榮十字聖架(丙年)2025.09.14
    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十字架的凱旋就是:儘管苦難一直伴隨著我們,或許使我們認為我們遠離了天主;當我們受苦時,我們分享了天主的生命。
  • 教宗冊封兩位青年平信徒為聖人 2025.09.12教宗冊封兩位青年平信徒為聖人
    教宗良十四世於 9 月 7 日冊封真福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為聖人。 (圖片:梵蒂岡新聞社) 教宗良十四世在冊封真福弗拉薩蒂 (Pier Giorgio Frassati )和阿庫蒂斯 (Carlo Acutis ) 為聖人時說,生命中最大的風險是不尋求遵循天主的計劃而虛度人生。這兩位聖人分別是 20 和 21 世紀的青年平信徒。 教宗於 9 月 7 日的封聖日表示:「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兩位聖人邀請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虛度此生,卻要使之成為一件傑作。」 他說:「他們聖德簡單而有效,對每個人來說都用得著。」 「他們用他們的話鼓勵我們,就像阿庫蒂斯曾說過的:『不是我,而是天主』。還有弗拉薩蒂說:『如果你把天主置於你一切行動的中心,那麼你就能到達終點。』」 在冊封其任期內的首批聖人前,教宗向早早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八萬多名信徒致意,因為他想在隆重的典禮開始前與他們分享他的喜悅。 他對他們說:「兄弟姊妹們,今天對整個義大利、對整個教會、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美好的慶節。」 他指出:「慶典雖然非常莊嚴,但也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日子,我特別想向前來參加這次彌撒的眾多年輕人致意。」 教宗邀請所有人在心中感受兩位聖所經歷的「對耶穌基督的愛,特別是在聖體聖事中,也包括對窮人的愛,以及對我們兄弟姐妹的愛。」 他說:「你們所有人,我們所有人,也都被召喚成為聖人。」他並向聖母瑪利亞懷抱聖嬰耶穌的聖像以及存放著兩位青年聖人遺物的聖髑盒敬禮。 在講道中,教宗強調在當天福音中耶穌所呼籲的「毫不猶豫地放棄自我,投入到祂為我們預備的冒險中,運用來自祂聖神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能夠接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清空自己所依附的事物和觀念,以聆聽祂的聖言。」 他表示,這就是兩位新聖徒所做的,也是每個基督徒被召喚去做的。 他說,許多人,尤其是青年在思考人生方向時,都會面臨某種「十字路口」。 他指出,教會的聖人常常被描繪成「偉大的人物,卻忘記了他們的一切都始於年輕時對天主所回應的『是』,並將自己完全獻給祂,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 他說:「今天,我們敬仰聖弗拉薩蒂和聖阿庫蒂斯:一個是 20 世紀初的青年,一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少年,他們都熱愛耶穌,並願意為祂奉獻一切。」 他隨後在講道中用很大部分時間分享了兩位聖人的名言和他們的生活點滴。 他說:「聖弗拉薩蒂的一生是平信徒靈修的燈塔。」「對他來說,信仰並非個人的虔誠,而是由福音的力量和他加入教會團體所驅動的。」「他也慷慨地奉獻社會,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並熱心為窮人服務。」 他表示:「聖阿庫蒂斯在家庭中與耶穌相遇,這要感謝他的父母安德肋和安東尼婭——他們今天也和他的兩個兄弟姐妹方濟各和彌額爾在一起。」安東妮亞在人群的掌聲中露出害羞的微笑。 教宗指出,聖阿庫蒂斯也在他就讀的耶穌會學校裡遇到了耶穌,「尤其是在堂區團體舉行的聖事中」「他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將祈禱、運動、學習和愛德融入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他說,這兩位新聖人「透過簡單的行動培養了他們對天主和兄弟姐妹的愛,這些行動對每個人都適用:每天的彌撒、祈禱,特別是朝拜聖體。」 聖弗拉薩蒂 1901 年 4 月 6 ...
  •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2025.09.10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穿著牛仔褲、球鞋,卻能用網站和滑鼠傳播福音。來自義大利的青少年卡洛.阿庫提斯,在15歲短暫人生中,留下深遠信仰影響。如今,他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徒與年輕人關注。 聖伯多祿廣場上聚集數十萬信徒,見證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冊封已故義大利15歲少年阿庫蒂斯為「聖人」,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千禧世代封聖。 教宗 良十四世:「我們以聖父 聖子 聖靈的榮譽,藉著上主耶穌基督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 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真福弗拉薩蒂,與阿庫蒂斯為聖人,並將他們列入聖人的名冊中。」 卡洛·阿庫蒂斯199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成長於義大利米蘭。他喜歡足球、電玩,也熱愛電腦技術。但這位看似平凡的少年,卻在信仰上展現非凡熱情。每日參與彌撒、聖體朝拜,並因關懷遭霸凌孩童、街友等弱勢族群而富有名氣,還用電腦建立網站,收錄全球196起聖體奇蹟,被尊稱為「天主的網紅」。 阿庫蒂斯母親 安東尼亞:「卡洛的確和每個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喜歡玩耍 交朋友 上學,但他非凡的地方在於,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耶穌進入,並將耶穌放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 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病逝,年僅15歲,遺體被安置在一具玻璃棺中,多年來吸引大批信友朝聖。但他的影響力,不只在義大利。在美國芝加哥,阿庫蒂斯也已是學童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首座以他命名的教區與學校,學生們為他的封聖準備祈禱、創作、學習。 學生 哈里森:「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沉迷社群媒體或電玩,我自己也會,但看到他用科技和媒體來幫助人,甚至製作一個網站來介紹聖體奇蹟,真的很酷也很勵志。」 此外,梵蒂岡認定2件在他死後發生的奇蹟,一起是2013年治癒一名罹患罕見胰臟畸形的巴西兒童,另一起是一名在事故中重傷的哥斯大黎加學生的康復。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0年冊封阿庫蒂斯為「真福者」,原定今年4月冊封他為「聖人」,但因方濟各逝世而延期。同日一併封聖的,還有生前致力為窮苦、病患服務而聞名的義大利青年弗拉薩蒂,他1925年因小兒麻痺逝世,年僅24歲。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2025.09.08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https://youtu.be/fHEstInkKGE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34W5-xRSwIU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2025.09.08【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我曾經與東京消防部內唯一的基督徒交談,他說其工作就如同他的基督徒聖召,因為他隨時會被召喚,為了他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 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2025.09.04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路透) 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私下接見關懷LGBT教徒的美國知名神父馬丁(James Martin),可能意味他將傳承已故教宗方濟各的理念,推動教會接納同性戀群體。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今天在梵蒂岡接見馬丁神父。馬丁因為服務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不斷遭受保守派天主教徒抨擊,但獲得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支持。 方濟各今年4月辭世,他在位12年期間以接納LGBT天主教徒著稱。2023年,他曾發布聲明,允許神父酌情為同性伴侶祝福。這項決定招致保守派樞機主教們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方濟各在削弱天主教的教義。 良十四世為首位美國籍教宗,自今年5月成為教宗以來尚未公開談論LGBT族群議題,迄今未公開評論方濟各2023年的爭議作法。 馬丁神父是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著有講述天主教與同性戀者關係的書籍「在橋上,與你相遇」(Building a Bridge,暫譯)。 他曾表示:「教宗方濟各明確且公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代表教會與LGBTQ族群關係進入嶄新階段。」
  •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2025.09.04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與會者並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圖:靜宜大學提供) 已故教宗方濟各於 2015 年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今年適逢十週年!通諭提醒世人「萬物相互關聯」,呼籲以良知與具體作為回應生態危機,並守護共同家園。為推廣其核心精神,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與靜宜大學攜手舉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聯合感恩彌撒暨慶祝活動」,透過專題講座、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及植樹行動,以「希望的朝聖者」,展現維護地球家園的使命與決心。 台中教區主教、台灣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主任委員蘇耀文表示,在感恩慶祝《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的同時,也是迎接 2025 年「受造節」的開始。通諭的宗旨在於喚醒良知,省思人與大地的關係,並提醒個人、家庭、教會與國家都應共同承擔使命。他強調「代際責任」,保護地球不僅為今日,更是為子孫後代;同時推動跨宗教、跨文化與跨國界合作,共建永續世界。 蘇耀文主教期勉大家在日常生活實踐簡樸、避免浪費,在社區推動環保,為弱勢與貧困者發聲,並讓祈禱成為推動的力量。他邀請更多人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靜宜大學也準備原生樹種,號召社區共同植樹,作為「生生不息」的具體見證。 蘇耀文主教同時回顧,通諭發表後,全台首創的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第一時間舉辦研討會,推廣通諭精神。近二十年來,該學系已培育大批校友,活躍於環保、永續與科技等領域,並成為企業推動淨零轉型的專業人才,展現教育成果與社會影響力。 靜宜校長林思伶表示,學校自創校以來秉持「進德修業」校訓,積極回應《願祢受讚頌》精神,並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再生能源與綠色交通,透過 USR 計畫走入社區,推廣環境保育與弱勢關懷,培養師生的生態意識,落實「9R」綠色生活。這些努力已獲國際肯定,在 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兩項指標榮獲全台第一;「永續城市與社區」更名列全球第 28、全台第二,整體表現晉升全球前段班,展現卓越辦學實力與永續影響力。 教廷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在致詞中強調,《願祢受讚頌》呼籲世人以具體行動回應當前的多重危機,生態危機的核心更是一場道德的挑戰。他闡述「整體生態」理念,認為自然與人類必須緊密相連,方能推動公共利益。 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以「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她指出,十年來,台灣教會推動靈修講座、節能減碳、資源回收與生態教育等,並逐步將信仰落實於具體作為。她也分享「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的七大目標,包括回應大地的呼喊、傾聽窮人的吶喊、推動生態經濟、實踐簡樸生活、深化生態教育、建立靈修團體承諾,以及強化參與式實踐,期能以新的生活方式回應全球性的危機。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由蘇耀文主教主禮,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副主席鍾安住、劉振忠、黃敏正、趙永吉、劉丹桂等主教,教廷代辦馬德範蒙席及各教區神父等二十二名神長共祭,現場莊嚴隆重。隨後,與會者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並合力種下象徵希望與行動的香樹蘭,展現信仰與生態同行的決心。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2025.08.30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https://youtu.be/m1vhd29Ypn8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e0ljfNOOsTk
  • 建立穩定交流 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MOU 2025.08.29建立穩定交流 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MOU
    秘書長朱彩鳳(左1)代表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合作備忘錄。圖/高中體總提供 高中體總今天於智利聖地牙哥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Club Deportivo Universidad Catolica,CDUC)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期望透過本次正式簽署儀式建立穩定交流。 CDUC為智利於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會員代表組織,本次簽署儀式在我國駐智利代表處劉聿綺大使及CDUC會長尤里喬拉(Francisco Urrejola)的見證下,由高中體總秘書長朱彩鳳及CDUC總經理雷塔梅爾(Jamie Retamal)代表共同簽署,CDUC同時表示本次亦是該俱樂部首度與亞洲國家簽署MOU,意義非凡。 高中體總與CDUC長期於ISF相關國際賽事及會議中建立良好關係,雙方共同期望透過本次正式簽署儀式,未來兩國無論是在賽事的球技切磋,抑或是賽場外的文化體驗,都能夠在國際中學生體育事務基礎上穩定地進行交流,這對兩國的學校體育發展來說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高中體總特別感謝大使劉聿綺的協助,其親切與親⺠的態度獲得許多智利當地夥伴的認同與支持, 同時於高中體總訪智拜會期間,積極協助宣傳各項賽事及理念,使CDUC更加了解台灣以及高中體總辦理之各項中學生運動賽事,增加我國曝光度,對於未來兩國於學校體育的國際交流合作增添更多可能性。
  • 蕭美琴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 盼台灣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2025.08.29蕭美琴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 盼台灣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並接受禱告祝福。 2025國家祈禱早餐會今(29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行,500名來自世界各國與各行各業代表齊聚,並跨領域基督徒祈禱,為台灣獻上祝福,實現信望愛和平願景;副總統蕭美琴也禱告回首過去1年,台灣面對國際局勢劇烈變化,風雨考驗之下,也看見台灣生命力,盼不同聲音一同為台灣祈求,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國家祈禱早餐會執行長謝光哲表示,今年有來500多名來自政府、企業、教會與外國使節等人齊聚,包含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瑞士、印尼、蒙古、菲律賓、波蘭、阿爾巴尼亞等10國32名嘉賓專程來台,展現信仰跨越國界的連結與關懷。國家祈禱早餐會宗旨主要是為人民、政府、總統、國家及世界和平禱告。 副總統蕭美琴受邀與會上台禱告,她說,國家祈禱早餐會與會者來自不同背景,卻能在禱告中共融,回首過去1年,台灣面對國際局勢劇烈變化,仍然在民主自由制度下不斷省思、調整、成長,風雨考驗下也看見台灣生命力,「我們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最珍貴價值」,再次為台灣祈禱,讓國家更安全、繁榮、民主,社會更加公平與溫暖,化解對立等。也提到台灣正面對外在威脅與內部挑戰,盼恩典垂憐台灣,保守國家、撇除懼怕,讓祝福臨到台灣。 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NPBF)董事、前名譽主席霍格仁也是美國前國會議員,他今特地來台代表NPBF進行祈禱並祝福台灣;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副主教林天德、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呂桔誠、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李紹齡與牧師黎源悅等也分別以和平共融、產業經濟、生活環境與世代傳承等主題來禱告。 台灣神學院學務長、牧師王榮信以舊約聖經故事《尼希米記》,分享「有權、有份、有紀念」主題,舉尼希米帶領以色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歷史,當國家飽受戰爭創傷、人民失去自由時,領袖尼希米即便憂傷哭泣,但並未放棄,在困境中祈禱、 思考,最終完成艱鉅重建任務。 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則以「配與不配」為題,引用初代門徒「捨命為福音」為生命目標,強調真正有影響力的信仰,不僅是說出福音,更是活出福音,讓人看見那份願意為所信之道承擔的榮耀與力量。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