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 news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2025.09.10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穿著牛仔褲、球鞋,卻能用網站和滑鼠傳播福音。來自義大利的青少年卡洛.阿庫提斯,在15歲短暫人生中,留下深遠信仰影響。如今,他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徒與年輕人關注。 聖伯多祿廣場上聚集數十萬信徒,見證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冊封已故義大利15歲少年阿庫蒂斯為「聖人」,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千禧世代封聖。 教宗 良十四世:「我們以聖父 聖子 聖靈的榮譽,藉著上主耶穌基督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 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真福弗拉薩蒂,與阿庫蒂斯為聖人,並將他們列入聖人的名冊中。」 卡洛·阿庫蒂斯199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成長於義大利米蘭。他喜歡足球、電玩,也熱愛電腦技術。但這位看似平凡的少年,卻在信仰上展現非凡熱情。每日參與彌撒、聖體朝拜,並因關懷遭霸凌孩童、街友等弱勢族群而富有名氣,還用電腦建立網站,收錄全球196起聖體奇蹟,被尊稱為「天主的網紅」。 阿庫蒂斯母親 安東尼亞:「卡洛的確和每個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喜歡玩耍 交朋友 上學,但他非凡的地方在於,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耶穌進入,並將耶穌放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 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病逝,年僅15歲,遺體被安置在一具玻璃棺中,多年來吸引大批信友朝聖。但他的影響力,不只在義大利。在美國芝加哥,阿庫蒂斯也已是學童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首座以他命名的教區與學校,學生們為他的封聖準備祈禱、創作、學習。 學生 哈里森:「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沉迷社群媒體或電玩,我自己也會,但看到他用科技和媒體來幫助人,甚至製作一個網站來介紹聖體奇蹟,真的很酷也很勵志。」 此外,梵蒂岡認定2件在他死後發生的奇蹟,一起是2013年治癒一名罹患罕見胰臟畸形的巴西兒童,另一起是一名在事故中重傷的哥斯大黎加學生的康復。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0年冊封阿庫蒂斯為「真福者」,原定今年4月冊封他為「聖人」,但因方濟各逝世而延期。同日一併封聖的,還有生前致力為窮苦、病患服務而聞名的義大利青年弗拉薩蒂,他1925年因小兒麻痺逝世,年僅24歲。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2025.09.08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https://youtu.be/fHEstInkKGE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34W5-xRSwIU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2025.09.08【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我曾經與東京消防部內唯一的基督徒交談,他說其工作就如同他的基督徒聖召,因為他隨時會被召喚,為了他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 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2025.09.04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路透) 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私下接見關懷LGBT教徒的美國知名神父馬丁(James Martin),可能意味他將傳承已故教宗方濟各的理念,推動教會接納同性戀群體。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今天在梵蒂岡接見馬丁神父。馬丁因為服務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不斷遭受保守派天主教徒抨擊,但獲得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支持。 方濟各今年4月辭世,他在位12年期間以接納LGBT天主教徒著稱。2023年,他曾發布聲明,允許神父酌情為同性伴侶祝福。這項決定招致保守派樞機主教們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方濟各在削弱天主教的教義。 良十四世為首位美國籍教宗,自今年5月成為教宗以來尚未公開談論LGBT族群議題,迄今未公開評論方濟各2023年的爭議作法。 馬丁神父是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著有講述天主教與同性戀者關係的書籍「在橋上,與你相遇」(Building a Bridge,暫譯)。 他曾表示:「教宗方濟各明確且公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代表教會與LGBTQ族群關係進入嶄新階段。」
  •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2025.09.04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與會者並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圖:靜宜大學提供) 已故教宗方濟各於 2015 年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今年適逢十週年!通諭提醒世人「萬物相互關聯」,呼籲以良知與具體作為回應生態危機,並守護共同家園。為推廣其核心精神,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與靜宜大學攜手舉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聯合感恩彌撒暨慶祝活動」,透過專題講座、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及植樹行動,以「希望的朝聖者」,展現維護地球家園的使命與決心。 台中教區主教、台灣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主任委員蘇耀文表示,在感恩慶祝《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的同時,也是迎接 2025 年「受造節」的開始。通諭的宗旨在於喚醒良知,省思人與大地的關係,並提醒個人、家庭、教會與國家都應共同承擔使命。他強調「代際責任」,保護地球不僅為今日,更是為子孫後代;同時推動跨宗教、跨文化與跨國界合作,共建永續世界。 蘇耀文主教期勉大家在日常生活實踐簡樸、避免浪費,在社區推動環保,為弱勢與貧困者發聲,並讓祈禱成為推動的力量。他邀請更多人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靜宜大學也準備原生樹種,號召社區共同植樹,作為「生生不息」的具體見證。 蘇耀文主教同時回顧,通諭發表後,全台首創的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第一時間舉辦研討會,推廣通諭精神。近二十年來,該學系已培育大批校友,活躍於環保、永續與科技等領域,並成為企業推動淨零轉型的專業人才,展現教育成果與社會影響力。 靜宜校長林思伶表示,學校自創校以來秉持「進德修業」校訓,積極回應《願祢受讚頌》精神,並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再生能源與綠色交通,透過 USR 計畫走入社區,推廣環境保育與弱勢關懷,培養師生的生態意識,落實「9R」綠色生活。這些努力已獲國際肯定,在 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兩項指標榮獲全台第一;「永續城市與社區」更名列全球第 28、全台第二,整體表現晉升全球前段班,展現卓越辦學實力與永續影響力。 教廷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在致詞中強調,《願祢受讚頌》呼籲世人以具體行動回應當前的多重危機,生態危機的核心更是一場道德的挑戰。他闡述「整體生態」理念,認為自然與人類必須緊密相連,方能推動公共利益。 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以「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她指出,十年來,台灣教會推動靈修講座、節能減碳、資源回收與生態教育等,並逐步將信仰落實於具體作為。她也分享「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的七大目標,包括回應大地的呼喊、傾聽窮人的吶喊、推動生態經濟、實踐簡樸生活、深化生態教育、建立靈修團體承諾,以及強化參與式實踐,期能以新的生活方式回應全球性的危機。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由蘇耀文主教主禮,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副主席鍾安住、劉振忠、黃敏正、趙永吉、劉丹桂等主教,教廷代辦馬德範蒙席及各教區神父等二十二名神長共祭,現場莊嚴隆重。隨後,與會者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並合力種下象徵希望與行動的香樹蘭,展現信仰與生態同行的決心。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2025.08.30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https://youtu.be/m1vhd29Ypn8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e0ljfNOOsTk
  •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2025.09.10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穿著牛仔褲、球鞋,卻能用網站和滑鼠傳播福音。來自義大利的青少年卡洛.阿庫提斯,在15歲短暫人生中,留下深遠信仰影響。如今,他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徒與年輕人關注。 聖伯多祿廣場上聚集數十萬信徒,見證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冊封已故義大利15歲少年阿庫蒂斯為「聖人」,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千禧世代封聖。 教宗 良十四世:「我們以聖父 聖子 聖靈的榮譽,藉著上主耶穌基督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 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真福弗拉薩蒂,與阿庫蒂斯為聖人,並將他們列入聖人的名冊中。」 卡洛·阿庫蒂斯199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成長於義大利米蘭。他喜歡足球、電玩,也熱愛電腦技術。但這位看似平凡的少年,卻在信仰上展現非凡熱情。每日參與彌撒、聖體朝拜,並因關懷遭霸凌孩童、街友等弱勢族群而富有名氣,還用電腦建立網站,收錄全球196起聖體奇蹟,被尊稱為「天主的網紅」。 阿庫蒂斯母親 安東尼亞:「卡洛的確和每個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喜歡玩耍 交朋友 上學,但他非凡的地方在於,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耶穌進入,並將耶穌放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 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病逝,年僅15歲,遺體被安置在一具玻璃棺中,多年來吸引大批信友朝聖。但他的影響力,不只在義大利。在美國芝加哥,阿庫蒂斯也已是學童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首座以他命名的教區與學校,學生們為他的封聖準備祈禱、創作、學習。 學生 哈里森:「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沉迷社群媒體或電玩,我自己也會,但看到他用科技和媒體來幫助人,甚至製作一個網站來介紹聖體奇蹟,真的很酷也很勵志。」 此外,梵蒂岡認定2件在他死後發生的奇蹟,一起是2013年治癒一名罹患罕見胰臟畸形的巴西兒童,另一起是一名在事故中重傷的哥斯大黎加學生的康復。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0年冊封阿庫蒂斯為「真福者」,原定今年4月冊封他為「聖人」,但因方濟各逝世而延期。同日一併封聖的,還有生前致力為窮苦、病患服務而聞名的義大利青年弗拉薩蒂,他1925年因小兒麻痺逝世,年僅24歲。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2025.09.08每周「真理新聞」20250830~20250905
    https://youtu.be/fHEstInkKGE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34W5-xRSwIU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2025.09.08【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年)2025.09.07
    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我曾經與東京消防部內唯一的基督徒交談,他說其工作就如同他的基督徒聖召,因為他隨時會被召喚,為了他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 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2025.09.04教宗良十四世會晤關懷LGBT神父 有望延續方濟各理念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路透) 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私下接見關懷LGBT教徒的美國知名神父馬丁(James Martin),可能意味他將傳承已故教宗方濟各的理念,推動教會接納同性戀群體。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今天在梵蒂岡接見馬丁神父。馬丁因為服務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不斷遭受保守派天主教徒抨擊,但獲得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支持。 方濟各今年4月辭世,他在位12年期間以接納LGBT天主教徒著稱。2023年,他曾發布聲明,允許神父酌情為同性伴侶祝福。這項決定招致保守派樞機主教們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方濟各在削弱天主教的教義。 良十四世為首位美國籍教宗,自今年5月成為教宗以來尚未公開談論LGBT族群議題,迄今未公開評論方濟各2023年的爭議作法。 馬丁神父是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著有講述天主教與同性戀者關係的書籍「在橋上,與你相遇」(Building a Bridge,暫譯)。 他曾表示:「教宗方濟各明確且公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代表教會與LGBTQ族群關係進入嶄新階段。」
  •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2025.09.04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與會者並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圖:靜宜大學提供) 已故教宗方濟各於 2015 年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今年適逢十週年!通諭提醒世人「萬物相互關聯」,呼籲以良知與具體作為回應生態危機,並守護共同家園。為推廣其核心精神,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與靜宜大學攜手舉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聯合感恩彌撒暨慶祝活動」,透過專題講座、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及植樹行動,以「希望的朝聖者」,展現維護地球家園的使命與決心。 台中教區主教、台灣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主任委員蘇耀文表示,在感恩慶祝《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的同時,也是迎接 2025 年「受造節」的開始。通諭的宗旨在於喚醒良知,省思人與大地的關係,並提醒個人、家庭、教會與國家都應共同承擔使命。他強調「代際責任」,保護地球不僅為今日,更是為子孫後代;同時推動跨宗教、跨文化與跨國界合作,共建永續世界。 蘇耀文主教期勉大家在日常生活實踐簡樸、避免浪費,在社區推動環保,為弱勢與貧困者發聲,並讓祈禱成為推動的力量。他邀請更多人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靜宜大學也準備原生樹種,號召社區共同植樹,作為「生生不息」的具體見證。 蘇耀文主教同時回顧,通諭發表後,全台首創的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第一時間舉辦研討會,推廣通諭精神。近二十年來,該學系已培育大批校友,活躍於環保、永續與科技等領域,並成為企業推動淨零轉型的專業人才,展現教育成果與社會影響力。 靜宜校長林思伶表示,學校自創校以來秉持「進德修業」校訓,積極回應《願祢受讚頌》精神,並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再生能源與綠色交通,透過 USR 計畫走入社區,推廣環境保育與弱勢關懷,培養師生的生態意識,落實「9R」綠色生活。這些努力已獲國際肯定,在 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兩項指標榮獲全台第一;「永續城市與社區」更名列全球第 28、全台第二,整體表現晉升全球前段班,展現卓越辦學實力與永續影響力。 教廷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在致詞中強調,《願祢受讚頌》呼籲世人以具體行動回應當前的多重危機,生態危機的核心更是一場道德的挑戰。他闡述「整體生態」理念,認為自然與人類必須緊密相連,方能推動公共利益。 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以「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她指出,十年來,台灣教會推動靈修講座、節能減碳、資源回收與生態教育等,並逐步將信仰落實於具體作為。她也分享「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的七大目標,包括回應大地的呼喊、傾聽窮人的吶喊、推動生態經濟、實踐簡樸生活、深化生態教育、建立靈修團體承諾,以及強化參與式實踐,期能以新的生活方式回應全球性的危機。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由蘇耀文主教主禮,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副主席鍾安住、劉振忠、黃敏正、趙永吉、劉丹桂等主教,教廷代辦馬德範蒙席及各教區神父等二十二名神長共祭,現場莊嚴隆重。隨後,與會者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並合力種下象徵希望與行動的香樹蘭,展現信仰與生態同行的決心。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2025.08.30每周「真理新聞」20250823~20250829
    https://youtu.be/m1vhd29Ypn8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e0ljfNOOsTk
  • 建立穩定交流 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MOU 2025.08.29建立穩定交流 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MOU
    秘書長朱彩鳳(左1)代表高中體總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簽署合作備忘錄。圖/高中體總提供 高中體總今天於智利聖地牙哥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競技俱樂部(Club Deportivo Universidad Catolica,CDUC)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期望透過本次正式簽署儀式建立穩定交流。 CDUC為智利於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會員代表組織,本次簽署儀式在我國駐智利代表處劉聿綺大使及CDUC會長尤里喬拉(Francisco Urrejola)的見證下,由高中體總秘書長朱彩鳳及CDUC總經理雷塔梅爾(Jamie Retamal)代表共同簽署,CDUC同時表示本次亦是該俱樂部首度與亞洲國家簽署MOU,意義非凡。 高中體總與CDUC長期於ISF相關國際賽事及會議中建立良好關係,雙方共同期望透過本次正式簽署儀式,未來兩國無論是在賽事的球技切磋,抑或是賽場外的文化體驗,都能夠在國際中學生體育事務基礎上穩定地進行交流,這對兩國的學校體育發展來說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高中體總特別感謝大使劉聿綺的協助,其親切與親⺠的態度獲得許多智利當地夥伴的認同與支持, 同時於高中體總訪智拜會期間,積極協助宣傳各項賽事及理念,使CDUC更加了解台灣以及高中體總辦理之各項中學生運動賽事,增加我國曝光度,對於未來兩國於學校體育的國際交流合作增添更多可能性。
  • 蕭美琴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 盼台灣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2025.08.29蕭美琴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 盼台灣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並接受禱告祝福。 2025國家祈禱早餐會今(29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行,500名來自世界各國與各行各業代表齊聚,並跨領域基督徒祈禱,為台灣獻上祝福,實現信望愛和平願景;副總統蕭美琴也禱告回首過去1年,台灣面對國際局勢劇烈變化,風雨考驗之下,也看見台灣生命力,盼不同聲音一同為台灣祈求,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價值。 國家祈禱早餐會執行長謝光哲表示,今年有來500多名來自政府、企業、教會與外國使節等人齊聚,包含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瑞士、印尼、蒙古、菲律賓、波蘭、阿爾巴尼亞等10國32名嘉賓專程來台,展現信仰跨越國界的連結與關懷。國家祈禱早餐會宗旨主要是為人民、政府、總統、國家及世界和平禱告。 副總統蕭美琴受邀與會上台禱告,她說,國家祈禱早餐會與會者來自不同背景,卻能在禱告中共融,回首過去1年,台灣面對國際局勢劇烈變化,仍然在民主自由制度下不斷省思、調整、成長,風雨考驗下也看見台灣生命力,「我們擁抱彼此差異,展現民主最珍貴價值」,再次為台灣祈禱,讓國家更安全、繁榮、民主,社會更加公平與溫暖,化解對立等。也提到台灣正面對外在威脅與內部挑戰,盼恩典垂憐台灣,保守國家、撇除懼怕,讓祝福臨到台灣。 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NPBF)董事、前名譽主席霍格仁也是美國前國會議員,他今特地來台代表NPBF進行祈禱並祝福台灣;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副主教林天德、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呂桔誠、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李紹齡與牧師黎源悅等也分別以和平共融、產業經濟、生活環境與世代傳承等主題來禱告。 台灣神學院學務長、牧師王榮信以舊約聖經故事《尼希米記》,分享「有權、有份、有紀念」主題,舉尼希米帶領以色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歷史,當國家飽受戰爭創傷、人民失去自由時,領袖尼希米即便憂傷哭泣,但並未放棄,在困境中祈禱、 思考,最終完成艱鉅重建任務。 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則以「配與不配」為題,引用初代門徒「捨命為福音」為生命目標,強調真正有影響力的信仰,不僅是說出福音,更是活出福音,讓人看見那份願意為所信之道承擔的榮耀與力量。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 副總統蕭美琴29日出席「2025年國家祈禱早餐會」。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二主日(丙年)2025.08.31 2025.08.29【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二主日(丙年)2025.08.31
    https://youtu.be/gq5QmA_oGvE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耶穌向那些最有需要者講述慈悲,但也對主人和我們發出邀請。祂在邀請我們像天主一樣──那位邀請所有人參加永恆的、賦予生命之愛的宴會。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向自己的鄰人展示了天主的愛,通過我們,我們的鄰人將認識天主,同時,我們也展示了自己已準備好去理解和接納天主的恩典。
  • 真福阿庫蒂斯新聖像在意大利亞西西揭幕 2025.08.27真福阿庫蒂斯新聖像在意大利亞西西揭幕
    加拿大雕塑家施馬爾茨創作、現立於意大利亞西西的真福阿庫蒂斯聖像。(圖片:OSV新聞) 創作真福阿庫蒂斯(Carlo Acutis)新聖像的雕塑家表示,這座雕像旨在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天主教會並非一個古老的機構,而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教會,其理念與當今文化息息相關。 該聖像於 8 月 15 日在意大利亞西西聖母堂外的棄絕朝聖地揭幕。這裏也是這位即將被封聖的真福的墓地。 來自加拿大的雕塑家施馬爾茨(Timothy Schmalz)指出:「教會是為年輕人的,它是一個正在成長的教會。」 他在 8 月 22 日接受《OSV新聞》訪問時說:「我知道阿庫蒂斯曾說過他想葬在亞西西。我相信他會很高興知道,不僅他的墓地在那裡,現在還有一座紀念他的青銅像,將在那裡矗立千年。」 這座11英尺高、名為「十字架上的聖卡洛」的青銅像描繪了這位少年跪在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身旁。與更傳統的聖人形像不同,真福阿庫蒂斯手持一台筆記型電腦,上面顯示著聖爵和聖盤。這位真福將於 9 月 7 日由教宗良十四世冊封為聖人。 2006 年,15 歲的阿庫蒂斯因白血病去世,在此之前,他運用自己的電腦知識建立了一個有關全球聖體奇蹟的線上資料庫。 施馬爾茨解釋道:「我想創作一個非常英勇的大型雕塑,以展現十字架與基督、阿庫蒂斯和現代科技之間的聯繫。所以這裡有三個基本元素來頌揚這位現代聖人的故事。」 他說:「我在創作聖人雕塑時,經常會運用聖人擁有的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元素。所以我當時就想,『哇,他手裡會拿著一台筆記型電腦!我居然在創作一個拿著筆記型電腦聖人的雕塑!』這真是太神奇了。」 施馬爾茨因在聖伯多祿廣場外展出的幾件作品而聞名,其中包括《不經意的天使》。這是一座20英尺高的青銅像,描繪了一艘載著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移民和難民的船。 已故教宗方濟各非常欣賞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在今年 4 月去世前,他已經批准在梵蒂岡為有需要的人開設的淋浴間和醫療診所附近再建一座名為「歡迎」的雕像。 施馬爾茨表示,阿庫蒂斯的雕像最初定於 4 月在羅馬揭幕,以配合這位少年的封聖禮儀。然而,由於教宗去世,揭幕儀式被推遲,梵蒂岡把雕像運回了其位於亞西西的永久居所。 這座雕塑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少年背包側面懸掛著一根吊索。這位雕塑家解釋說,這吊索取材自達味與歌利亞的故事,他說這種聯繫「在創作這作品的整個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 他指出:「在創作的過程中,達味與歌利亞的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講述著這位青年如何在某種意義上利用我們現代的投石器——也就是我們的技術——來對抗主流媒體的『歌利亞』,因為這些主流媒體常常輕視靈性、基督宗教,尤其是天主教。」 新雕像位於亞西西有著最著名的聖人聖方濟也影響了其設計。真福阿庫蒂斯跪在十字架下的形象「是對聖方濟與耶穌在一起的傳統形象的一種致敬」。 施馬爾茨表示,「他的頭倚在十字架上,手緊緊地抱著十字架。他幾乎成了十字架的一部分,我想把這種情感融入其中。是的,他跪在地上表明他是一個非常謙卑的人,但我認為真正體現他謙卑的,是他伸手環抱十字架,以及他輕輕地將頭倚在十字架上的動作。」 他說,真福阿庫蒂斯「非常愛聖方濟」,並說他確信這位青少年「會欣賞雕塑中融入的這些元素」。「我想展現出那種強烈、熱情和虔誠,就像亞西西聖方濟一樣。」 他表示,與其他聖人雕像中較為傳統的聖潔服飾不同,這座雕塑融入的現代元素,是表明真福阿庫蒂斯是一位「當代人」的重要特徵。 他說:「沒有羅馬裙裝;只有牛仔褲、運動衫和背包。」「所以,我相信這位聖人出現在這裡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為了鼓勵年輕人,並為他們樹立榜樣。」
  • 光仁小學敬師禮 學生用行動說「會認真學習」 2025.08.27光仁小學敬師禮 學生用行動說「會認真學習」
    天主教光仁小學規畫三周的「起跑贏」全英文營隊,協助新生盡快適應環境、認識同學。圖/教育事業部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英語夏令營成果展暨敬師成長禮,逾百名一年級新生分組上台展現三周的學習成果,並莊重承諾:「我會認真學習」,師長們則回贈小禮包,許多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與改變,感動不已。 校長梁坤明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的學習環境截然不同。幼兒園有點心時間,午餐與午睡時間也較長,孩子可以隨意交談或走動,只需舉手即可去廁所。然而進入小學後,生活更需自律,必須舉手獲得允許才能發言,上廁所需等下課時間,沒有點心時間,午睡也改為趴在桌上。同時,孩子還要學習與不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一同生活與學習。 為協助新生盡快適應轉換,也讓家長安心,光仁規畫三周的「起跑贏」全英文營隊。課程涵蓋團隊合作、與外師溝通,更重視養成學生的作息與校園禮儀。每天早晨,全體學生齊唱〈愛的真諦〉,午餐前則學會感謝,這些都是光仁獨有的傳統。梁坤明強調,這些傳統是學校品德教育的核心,盼學生能將「愛」融入日常,懂得珍惜與感恩,並以行動回應生活中別人的付出。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敬師成長禮,一年級新生在師長面前莊重承諾會認真學習。圖/教育事業部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敬師成長禮,一年級新生站在師長面前莊重承諾會認真學習,老師回贈花圈。圖/教育事業部
  • 長者不孤單!跨宗教共守護 衛福部推關懷據點助社會參與 2025.08.27長者不孤單!跨宗教共守護 衛福部推關懷據點助社會參與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111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約有1/3的65歲以上長者選擇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孤獨問題日益嚴峻,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共同主辦「獨處不孤獨」論壇,今(24)日在台大集思館國際會議廳登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加上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社區關懷據點及緊急救援系統等,共造長者「安心不孤單」社會支持網絡。 張美美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111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約有1/3的65歲以上長者選擇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因此「獨處不孤獨」是社家署、衛福部在國家政策制定上重要的一環。 張美美說明,在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也設立超過5000處社區關懷據點,透過共餐、活動參與等方式,增加長者社會參與;不僅如此,政府藉由緊急救援系統,掌握長者健康與安全狀況等。此外,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讓長者安心不孤單的社會支持網絡。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滿謙法師指出,孤獨不僅是長者的人生處境,更是全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宗教的使命不僅在於安慰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社會與跨宗教的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指出,台灣2300多萬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已逾20%,出生率比死亡率低,因此更要重視相關問題;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支持下,於萬華區辦理「璽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串連基金會兒少服務,推動「大小筆友」計畫,讓長者與原鄉學童書信交流,建立跨世代連結。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以「超高齡社會孤獨的探討」為題,剖析孤獨對長者健康的影響。她說明,孤獨是連結需求未被滿足的訊號,其與健康、心理等息息相關,可能使得失智、憂鬱,甚至死亡風險等增加。 張玉玲建議,透過社交網絡擴展、關係品質提升、社會角色參與(擔任志工、參與社團或宗教等)、情緒自我調節、學習等,學習社交健身、將正向獨處轉化為力量。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滿謙法師指出,宗教的使命不僅能安慰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社會與跨宗教的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指出,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支持下,於萬華區辦理「璽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串連基金會兒少服務,建立跨世代連結。
  • 每周「真理新聞」20250816~20250822 2025.08.27每周「真理新聞」20250816~20250822
    https://youtu.be/2izetuMpdLU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YVOLKSXpcYQ
  • 教宗往義大利歷史悠久的聖母朝聖地祈禱 2025.08.22教宗往義大利歷史悠久的聖母朝聖地祈禱
    教宗教宗良十四世在門托雷拉恩寵之母堂朝聖地祈禱。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私人造訪了位於義大利中部普雷內斯蒂尼山脈高處的門托雷拉恩寵之母堂朝聖地。 8 月 19 日是教宗在岡多爾福城堡夏宮的最後一天。他前往了距離東北方一個小時的朝聖地教堂和聖本篤洞穴祈禱。據傳統認為,聖本篤曾在公元六世紀初在此生活了兩年。 教宗探訪了自 1857 年以來一直負責管理該朝聖地的波蘭復活會的神父們。他們為教宗在中午敲響教堂的鐘聲,然後一起誦念《三鐘經》。 當天下午,教宗返回岡道爾夫堡,並在當晚回到梵蒂岡。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任主教和樞機期間經常前往門托雷拉朝聖地。他曾在 1978 年選舉教宗的樞密會議前在那裡祈禱,並在當選教宗兩週後回到該處柱祈禱。 他在 1978 年 10 月 29 日的造訪中說:「這個隱藏在群山之中的地方特別讓我著迷。從這裡,人們可以遠眺並欣賞義大利壯麗的景色。」 他說,聖母瑪利亞在天使報喜之後前往「山區」探望她的表姐依撒伯爾,並在那裡唱了《聖母讚主曲》。 他表示:「我想來到這裡,在這些山巒之中,追隨聖母瑪利亞的腳步頌唱《聖母讚主曲》。」 在整整 27 年後,教宗本篤十六世於 2005 年 10 月 29 日對門托雷拉進行了私人探訪,以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那次的造訪。 傳統認為,這座位於海拔 3300 英尺(約 4800 公尺)的朝聖地最初是在公元 4 世紀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的。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一主日(丙年)2025.08.24 2025.08.22【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一主日(丙年)2025.08.24
    https://youtu.be/qzlDytDSE_8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我所要作的是把我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他人的得救上。這是否意味著我應該在街上和路人搭訕,問他們的得救狀態?不!救恩是天主想要讓每個人都成為完全的人。天主所想要的就是與我們每個人愛的共融,並讓我們生活在彼此的共融中。
  • 彰化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教學大樓落成 2025.08.16彰化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教學大樓落成
    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 慈愛教養院於今(十五)日上午在彰化市大埔路舉辦「教室大樓落成祈福典禮暨剪綵活動」,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天主教會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王縣長表示,慈愛教養院自民國七十一年創院至今,致力於陪伴並照顧身心障礙者,至今約有一五0位身心障礙者由慈愛教養院提供照顧服務,感謝院方團隊的辛苦付出,秉持天主博愛與慈愛的精神,關懷彰化鄉親。 慈愛教養院長張明正表示,非常感謝各位善心人士聚在這裡,一起見證「銘愛樓」的落成,這棟大樓總工程經費超過1億1千多萬元,是由無數人共同努力,提供慢飛天使更好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感謝王縣長長期關懷慢飛天使,去年透過公益活動募得超過一00萬元的經費。過去經歷疫情、地震及募款的艱辛,幸得天主眷顧,找到願意幫助的營造商,讓我們克服難關完成重建使命,目前募款仍在持續進行,希望社會大眾能發揮大愛繼續捐款支持。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懷著一顆喜悅的心,為銘愛教學大樓獻上祝福,這棟大樓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物,更匯集大家的愛心及無數汗水而砌成。今天除了感謝天主的恩典,也感謝王縣長、各界長官,以及所有捐助的人,除了縣府公益義賣一00多萬,王縣長本身也捐款十萬。還有建築師的設計、建銘營造的建造,讓機構的孩子有更安全、溫暖的環境,因此將大樓取名為「銘愛」教學大樓。所謂「銘愛」就是將社會各界的愛,銘記於心,以命名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將愛延續下去,鼓勵大家關懷弱小、支持公益,持續推動社會的真善美。 王縣長表示,新大樓在各界幫助下已竣工完成,但尚缺二二00多萬元經費充實軟硬體設備,仍需社會大眾持續幫助及捐款,期盼拋磚引玉、貢獻無私大愛,共同為身心障礙者打造一個家。也希望藉由這棟大樓的完工帶來更大的成果效益,以造福更多身心障礙的夥伴。 落成典禮除祈福與剪綵儀式外,院生亦帶來精心準備的表演,並安排感恩回饋時刻,與社會大眾分享這份來之不易的喜悅;「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一份祝福。」新大樓的落成,代表硬體設施的更新,更是對服務品質與生命尊嚴的承諾。
  • 韓國主教在光復紀念日呼籲兩韓統一 2025.08.16韓國主教在光復紀念日呼籲兩韓統一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 2024 年 8 月 15 日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聖母升天節彌撒中講道。 (圖片:首爾總教區)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在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 80 週年紀念之際,呼籲人們為南北韓的統一而努力。 這個紀念 1945 年 8 月 15 日朝鮮半島被盟軍解放的日子也恰逢是天主教會的聖母升天節。 鄭總主教在紀念日的致詞中表示,信徒需要以謙卑和勇氣反思聖母升天節所蘊含的希望。 他在 8 月 12 日首爾總教區發布的信息中說,聖母瑪利亞所踏上的基督徒之旅是「一條充滿黑暗與光明之間持續鬥爭的艱難道路」。 他表示,南韓最近選舉後的新政府標誌著南北韓關係的轉變,這種轉變必須維持下去。 他強調,解放帶來的喜悅必須透過民族的和解與團結才能最終實現。 他表示,正在度「希望朝聖者」禧年的基督徒們,就如舊約中的以色列人在前往應許之地的路上走過曠野一樣,聖母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了漫長的考驗和沈默。 他指出,人民和國家也必須經歷自己歷史上的「荒野時期」。 他說:「今天的紀念日,讓我們回想起那場民族的考驗。在我們還未充分享受解放的喜悅時,分裂的痛苦便席捲而來。這一天不僅呼籲我們銘記過去,更敦促我們治癒過去的創傷,為新的希望之光做好準備。」 他表示,紀念「南北韓民族和解團結祈禱日」(6 月 25 日)是對實踐相互分享精神的承諾。「無論我們的奉獻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出於真心,上主都會通過它們創造出偉大的奇蹟。」 這位總主教又表示,最近幾天,南北韓之間的關係出現了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變化。 他指出:「當我們政府為了保護邊境社區和緩解緊張局勢而暫停對北韓的廣播時,北韓也作出了暫停對南韓廣播的回應。」 他說:「每一個改變都始於微小的決心和勇氣。」願「今天這看似微小的改變,或許能成為帶領我們傷痕累累的國家走出荒野,邁向和平希望的第一步。」 日本於 1905 年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於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結束對韓國的統治。 然而,由於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分歧,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 1950 年 6 月 ...
  • 20250809~20250815每周「真理新聞」 2025.08.1620250809~20250815每周「真理新聞」
    https://youtu.be/yQvNSamb86E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YVOLKSXpcYQ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丙年)2025.08.17 2025.08.15【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丙年)2025.08.17
    https://youtu.be/Hd1RZ9NuJ-M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在福音中,耶穌宣布祂自己就像是耶肋米亞,彷彿是壞消息的承擔者。「你們以為我來是要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
  • 輔大第16屆鐵馬環台圓滿成功 同步迎來日間部滿招好消息 2025.08.13輔大第16屆鐵馬環台圓滿成功 同步迎來日間部滿招好消息
    天主教輔仁大學第16屆鐵馬環台於今天(8月13日)圓滿成功,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全程騎行千里,返校時受到熱烈歡迎。藍易振校長表示,這次總計騎了1022公里,爬升高度5435公尺,總騎乘時間為56小時,由此可見其中艱辛,所以一切都要感謝天主。同時,藍易振校長也趁此宣布,輔大今年日間部滿招,4200位名額(含擴充)全滿,私校龍頭再度制霸! 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特地前來迎接車隊,他感動的對每位隊員直呼「勇士、勇士」,鍾總主教也舉聖經芥菜子的故事勉勵大家,「即便是種子裡最小的,但是只要用力破土,後來也會長得比其他蔬菜都大、成為一棵樹。」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也前來祝賀活動圓滿成功,熱情的他,特地租來水車「灑水致敬」。 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騎千里凱旋(中立右五),受到熱烈歡迎,包括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中立右六)、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中立左五)、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中立左四)都來迎接車隊。(圖/輔大提供) 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自美返國力挺,代表全球50個校友會與超過25萬位校友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她說原本許下心願要參加鐵馬環台,怎知前陣子腳骨折因而打算放棄,但看到隊員們堅持撐住,因而決定要信守承諾也要共騎一段!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也參與這次環島,他讚許逾百人環島能這麼成功非常不簡單。 今年是輔仁大學創校百年,八月主題是「百年輔仁•百騎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傑出校友、誼遠控股陳致遠董事長也在百忙當中趕來共騎聲援,並熱心地與大家分享才剛完成法國亞爾薩斯地區的騎行經驗與樂趣,鼓勵夥伴們把人生當作像騎車一樣,再累再苦都要撐過去。 鐵馬路線規劃由輔仁大學出發,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台灣,首日進入苗栗白沙屯,緊接拜訪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校友會。接著挑戰南迴線著名的「壽卡魔王坡」,進入東台灣花東縱谷,經花東縱谷,再沿北部濱海公路折返新莊校園,完成千里壯遊。
  • 美國主教日本原爆紀念期間呼籲廢除核武 2025.08.13美國主教日本原爆紀念期間呼籲廢除核武
    日本廣島二戰原爆 80 週年紀念。(圖片:梵蒂岡新聞) 在世界紀念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80 週年之際,出席日本紀念活動的美國主教們表示,天主教會必須重申對非暴力、裁軍和持久和平的承諾。 來自美國華盛頓的麥克爾羅伊(Robert W. McElroy)樞機、芝加哥的庫皮奇(Blase J. Cupich)樞機、西雅圖的艾蒂安(Paul D. Etienne)和新墨西哥州聖達菲的韋斯特(John C. Wester)總主教於 8 月 5 至 10 日前往日本,參加「和平朝聖之旅」。 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美國多所天主教大學的教職員和學生,受到長崎總教區中村道明和廣島教區白濱滿的歡迎和陪同。 在 8 月 6 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參加朝聖的主教們與來自日本和韓國的主教以及一些原爆倖存者組織,一同強烈譴責「所有戰爭和衝突、使用和擁有核武,以及使用核武的威脅」。 聲明表示:「我們拒絕接受持續以原爆作為結束戰爭手段的辯解。」 聲明呼籲批准和擴大《禁止核武條約》,並配合其關於支持此類武器受害者和環境損害的條款。 這是韋斯特總主教第三次參加該項朝聖活動。他是一位直言不諱的核裁軍倡導者,並曾於 2022 年發表《活在基督和平之光中:邁向核裁軍對話》牧函。聖塔菲總教區是洛斯阿拉莫斯和桑迪亞美國國家實驗室的所在地,這兩個實驗室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核武計劃的關鍵機構。 在 8 月 6 日耶穌顯聖容節,庫皮奇樞機在廣島主持了一台和平彌撒。美國於 ...
  • 20250802~20250808每周「真理新聞」 2025.08.0920250802~20250808每周「真理新聞」
    https://youtu.be/UApe0nRheik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PqZjw918TLY
  • 教宗良十四世:廣島的傷痕在呼喚和平 2025.08.09教宗良十四世:廣島的傷痕在呼喚和平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國空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幾天后,拍攝了滿目瘡痍的日本城市廣島的照片。 (圖片:天亞社檔案) 教宗良十四世說,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傷痕,至今在倖存者以及這兩個城市的街道和建築物上仍然清晰可見,這是對追求和平與裁軍的呼籲。 他在致廣島教區白濱滿主教的一封信中寫道:「真正的和平需要勇敢地放下武器,尤其是那些可能造成難以形容的災難的武器。」 他於 8 月 5 日在梵蒂岡發表的信息中表示:「核武器冒犯了我們共同的人性,也背叛了受造物的尊嚴。我們都被蒙召守護受造物的和諧。」 教宗的致詞正值世界各地人們聚集在一起,莊嚴紀念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國轟炸廣島和 8 月9日轟炸長崎 80 週年之際。 原爆造成超過 15 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城市化為廢墟。 教宗在致辭中表達了「對爆炸倖存者的尊重和愛戴之情」,「他們失去家人和苦難的故事及時地召喚我們所有人建設一個更安全的世界,營造和平的氛圍。」 他指出,即使過了 80年,「這兩座城市仍然鮮活地提醒著我們,核武器造成的深重恐怖。他們的街道、學校和家園仍然存在1945 年那個災難性 8 月留下的傷痕,不論是肉眼可見的還是精神上的。」 他說,在這種情況下,「我懇切地要重申我敬愛的前任教宗方濟各經常說的話:『戰爭永遠是人類的失敗。』」 他寫道,在「全球緊張局勢和衝突日益加劇」的今天,廣島和長崎的事件「催促那種我們摒棄建立在相互確保毀滅基礎上的安全幻想」。相反,「我們必須建立一種植根於正義、博愛和共同利益的全球倫理。」 教宗祈求,爆炸 80 週年紀念日將成為「呼籲國際社會重申其為我們整個人類大家庭追求持久和平的承諾」。 他引用了他 5 ...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丙年)2025.08.10 2025.08.09【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丙年)2025.08.10
    https://youtu.be/xGQ-HNr8LrQ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等待是基督徒聖召的關鍵部分。當我們「以喜樂的希望等待」時,上主的臨在為我們真實地存在。如果我們失去了期待感,失去了大聲呼叫「上主、耶穌,請來臨」的強烈渴望,我們的信德將變得只與儀式、語言和姿勢有關。它將變得沒有意義,而對於我們,耶穌也將遲早成為並不比戈多更真實的一位。
  • 教宗上任以來最大活動 鼓勵百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2025.08.04教宗上任以來最大活動 鼓勵百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3日)在羅馬市郊主持他上任近3個月以來的最大活動,鼓勵現場的逾100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綜合路透社及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良十四世在托爾維爾加塔(Tor Vergata)會場主持「禧年青年日」(Jubilee of Youth)活動閉幕彌撒,為這場旨在激勵天主教青年的特別活動週劃下句點。 許多年輕人高呼「教宗萬歲」,身穿色彩鮮豔的T恤,並揮舞多國國旗。 據報導,教宗在活動講道中表示:「親愛的年輕人…將你們的熱忱與信仰見證傳遞給你們遇見的每個人。」 在彌撒的尾聲,良十四世也對加薩走廊和烏克蘭戰爭表達悲痛之意,並呼籲青年協助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說:「我們與加薩的青年同在,我們與烏克蘭的青年同在。」
  • 教廷擬在羅馬近郊蓋光電場 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2025.08.02教廷擬在羅馬近郊蓋光電場 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教廷計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近郊打造大型農業光電場,雙方已經簽署相關協議。該光電場將滿足梵蒂岡的用電需求,並有望使教廷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國家。 美聯社報導,這處光電場將座落在一片430公頃的田地上。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昨天與義大利駐梵蒂岡大使迪尼托(Francesco Di Nitto)簽署了協議,但這項協議之後仍待義大利國會批准。 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光電場預定設在羅馬近郊小鎮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Galeria)的聖座治外法權區域,此處距離羅馬大約30多公里。 今年4月辭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去年指示教廷,評估在當地打造大型光電場,期望能落實他所倡導的能源政策,像是擺脫化石燃料,尋求潔淨及碳中和的能源解方。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年6月曾造訪當地,並說他要貫徹已故教宗方濟各的願景。 根據梵蒂岡的聲明,教廷與義大利7月31日簽署的協議規定,光電場所在土地將保持農業用途,而且會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廷官員估計,這處光電場將耗資不到1億歐元(約新台幣34億元),一旦獲得義大利批准,就會進入招標階段。
  • 今台電殉職英雄天主教殯葬彌撒 「燈已點亮」致敬曲作者現身 2025.08.02今台電殉職英雄天主教殯葬彌撒 「燈已點亮」致敬曲作者現身
    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的郭姓創作者(左二)並非教友,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左)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台電舉行隆重告別式,今天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浦英雄說,「元瀚是教區的英雄、主教座堂的光榮,與基督同生同死復活,死亡不是結束、毀滅,而是轉變,復活重生的開始。」 郭姓創作者(JuelunKuo)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本人並非教友,卻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李元瀚的父親握著他的手感謝說,「謝謝你為兒子創作這麼令人感動的歌曲」,這首歌曲影片,搭配搶修畫面,放上社群媒體,感動無數網友。 郭姓創作者說,「沒想到,過去我們家就在主教教座後方,感佩元瀚為搶修風災區電力犧牲殉職,我共創作7首歌,直到凌晨1時多,才選定這首浩克. 燈已點亮的紀念歌曲,放上在地社群綠豆大小事,感動無數網友觀賞,謝謝台電英雄,你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永遠銘記您所付出的努力。」 李元瀚父親感謝大家說,「元瀚是家人驕傲,為熱愛國家和土地捨命,雖萬般不捨,但也只能接受,相信此刻你已平安在天堂,化為天使,守護你的妻女和家人,願來日我們天國重逢。」 浦英雄說,過去在教堂當神父,看著元瀚長大,親同家人的情誼,元瀚孩童當輔祭,他引用聖經福音信仰,安慰家人及教友的哀傷,彌撒結束,大家觀看元瀚生平影片懷念,最後恭送啟靈,迎送骨灰安奉天主教聖山墓園。李元瀚殉職器捐遺愛,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昨天代表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告別式,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 歡慶白冷會來台72週年!饒慶鈴:感恩見證愛與奉獻的歷史傳承 2025.08.02歡慶白冷會來台72週年!饒慶鈴:感恩見證愛與奉獻的歷史傳承
    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飄洋過海來台72年,秉持愛與信仰的精神,在臺東投入大量心力,為表達敬意,白冷之友會今(2)日在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所舉辦「白冷會來台72週年」慶典,縣長饒慶鈴與貴賓、民眾齊聚一堂,見證跨越國界、充滿愛與信仰的歷史里程碑,並感謝白冷會在臺東投入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工作,影響深遠。 饒慶鈴首先感謝白冷會長年在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等深耕奉獻,與在地原住民部落、社區密切合作,建設多座融合原民文化教堂,將福音與本土文化深度結合,成為臺東多元文化共融的重要象徵。 饒慶鈴指出高中及大學求學時期都是唸天主教學校,回到臺東與神父、修女及修士有很多接觸,深深地對於他們的精神非常崇敬,白冷會自1953年踏上臺灣,承載著愛與奉獻,特別是在臺東,如錫質平神父成立「公東高工」,白冷會在1958年至1974年特聘廿多位德國、瑞士等專業外籍教師,將德國技職體系引入台灣,培育許多木工製作人才;吳若石神父也從長濱開始推廣足療,成為發展台東慢經濟療育產業的力量之一。 饒慶鈴表示,包括91歲高齡在台東辭世的魏主安神父、歐思定修士、葛德神父和吳若石神父守護台東一甲子,也是台東民眾最敬愛的榮譽縣民。白冷會與台東不僅是單純的數字紀錄,更是一段見證信仰、文化與人道關懷融合的歷史。這份跨越國界的關懷,見證人與人最真摯的連結,也讓社會更溫暖、美好。 此次慶典是文化與信仰的交流盛會,更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藉此持續傳承白冷會精神,延續跨國友誼,讓愛與奉獻的火光繼續照亮臺灣每個角落。 活動自9時45分起開放「OPEN HOUSE市集」,導覽、參觀、歌舞表演等活動。由杵音文化藝術團的原住民歌舞演出揭開序幕,緊接有烏克麗麗與小提琴演奏,增添濃厚藝文氛圍,並展出33位藝術家為白冷會創作作品,吸引許多民眾踴躍參與。
  • 20250726~20250801每周「真理新聞」 2025.08.0220250726~20250801每周「真理新聞」
    https://youtu.be/Vw_f9fCLpIE 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Vw_f9fCLpIE
  •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丙年)2025.08.03 2025.08.01【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丙年)2025.08.03
    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貪婪在我與天主、我與他人之間設置障礙。但我依然需要它來證明我的生命是真實的,有價值的,儘管這是以金錢與榮耀的短暫標準來衡量。補救的方法或許是不再害怕面對死亡,  讓貪婪或死亡扼殺我之前,讓死亡來扼殺我的貪婪。
  • 修女成百萬網紅 梵蒂岡「數位傳教士」傳福音 2025.08.01修女成百萬網紅 梵蒂岡「數位傳教士」傳福音
    教宗良十四世7月29日與「數位傳教士」會面。(法新社) 向來對社群媒體態度保守的梵蒂岡,現在也開始擁抱網紅的力量,本週首度舉辦「網紅高峰會」,邀請全球數百名被稱為「數位傳教士」的天主教網紅,齊聚羅馬,希望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引導年輕人重回信仰。 《法新社》7月31日報導,在這場峰會上,新任教宗良十四世親自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呼籲這批在社群網路上具有影響力者,為「需要認識主」的人創作內容,參與會議網紅,在這處教廷一個最神聖的地點,拿著手機開直播。 俗名德巴克(Albertine Debacker)的29歲法國修女就是其中之一,她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32萬名追蹤者,在TikTok上更有逾百萬名粉絲,她經常透過短影音,分享修道院生活與祈禱片段。她說,梵蒂岡舉辦這場活動,召集天主教會的IG使徒,具有高度象徵性,「這告訴我們『這是重要的,去做吧,我們支持你們』,並且共同探索如何能推動這種新的傳講福音方式」。 在上教會人數日漸下滑之際,向來對社群媒體保持警惕的天主教會,現在也視這個數位媒介,是傳播信仰的重要工具。在梵蒂岡中,少數活躍於社群網路的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在彌撒中向與會者說,「你們不只是網紅,更是傳教士「真正的大網紅是天主。」。 值此人工智慧技術使影像、資訊真假難辨的時代,教宗呼籲網路上的追隨者,當社會「高度互聯」且「被有時作假或者扭曲的影像轟炸」,要力求平衡,「並不只是產製內容,而是創造屬靈的相遇」,引導年輕人重回信仰。
  • 嘉市60年歷史宏仁女中 首位教授女校長就職 2025.08.01嘉市60年歷史宏仁女中 首位教授女校長就職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中)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吳芝儀(左)就職典禮。(宏仁女中提供) 有一甲子歷史的嘉義市天主教宏仁女中,舉行第十任校長就職典禮,新任校長由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實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芝儀接任,將於明天(8月1日)正式上任,吳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她表示,未來將積極與嘉義大學、中正大學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優化課程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正向學校氛圍,為學生搭建增能展才舞台。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主持宏仁女中新任校長交接暨就職典禮,授證從嘉大借調、校史首位教授女校長吳芝儀,吳宣誓宏仁堅定立足嘉市永續經營,再創60年榮光決心。 吳芝儀長期參與推動嘉市實驗教育,三年前和大業國中陳明君校長合力促成轉型為大業實驗國中。 少子化浪潮下,宏仁女中曾於2022年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退場學校,經董事會持續挹注資金,解除債務並充裕校務發展基金,2024年5月獲教育部召開退場審議會決議解除專輔。 吳芝儀表示,未來將積極和嘉義大學、中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崇仁護理管理專科學校等大學校院建立策略聯盟夥伴關係,引進雙語教學、國際教育、AI科技教育、生物醫學、藝術人文及STEAM跨域整合等各類創新教育資源,帶領師長組成跨領域共備社群,優化課程並活化教學,建立優勢本位的正向學校氛圍,為每一位學生搭建增能展才的舞台。
  • 25年一度禧年青年日登場 教宗良十四世迎朝聖者 2025.08.0125年一度禧年青年日登場 教宗良十四世迎朝聖者
    約12萬名天主教青年信眾今天聚集於羅馬,參加梵蒂岡每25年一度的禧年青年日(Jubilee of Youth),教宗良十四世(PopeLeo XIV)現身人群中,令現場群眾驚喜不已。 路透社 約12萬名天主教青年信眾今天聚集於羅馬,參加梵蒂岡每25年一度的禧年青年日(Jubilee of Youth),教宗良十四世(PopeLeo XIV)現身人群中,令現場群眾驚喜不已。 法新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上任僅2個多月,為羅馬天主教會首位美國籍教宗。禧年青年日將為期一週,從昨天起,大批詠唱聖歌與身披國旗的朝聖者湧入羅馬與梵蒂岡的大街小巷。 梵蒂岡上週表示,今年活動主題為「信仰與文化」,預期將吸引來自超過150國的約50萬名參與者。 根據梵蒂岡統計,今晚約有12萬名信眾出席在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舉行的開幕彌撒,教宗良十四世在彌撒中表示,他尤其歡迎來自戰亂地區的人們,像是烏克蘭和巴勒斯坦。 隨後,他乘著「教宗座駕」驚喜現身人群中。 禧年青年日的目標受眾為18歲至35歲青年,預計8月3日將在教宗主持的盛大彌撒中劃下句點。
  • 見證在地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 2025.08.01見證在地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
    埔心羅厝天主堂中展出的「天神鐘」有143年歷史。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百年埔心羅厝天主堂修復工程完工,曾經的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 彰化縣埔心羅厝天主堂是台灣中部地區最早興建的天主教堂,也是當時中部地區天主教培訓神父的重要基地,後來傳道師培育教室轉型為文物館,典藏許多與宣教相關的珍貴文物,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2024年4月斥資近1500萬元進行修復並在今年3月完工,縣長王惠美期許文物館讓珍貴文物「活起來、說故事、傳承記憶」,成為彰化縣文化旅遊新亮點,埔心鄉前鄉長張乘瑜分享天主教堂也見證了在地歷史,陳菊當年即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 羅厝天主堂總修繕經費1476萬元,由文化部文資局補助1180萬餘元,縣府配合款221萬餘元,天主堂自籌73.8萬元,王惠美表示,此次修復工程透過中央、地方、民間三方協力,共同保存這座歷史建築,並自即日起展出珍貴文物,開放民眾預約參觀與導覽 王惠美表示,埔心羅厝天主堂是中台灣第一間天主教堂,1905年由馬守仁神父建立傳道師培育教室開始傳道,培訓了100多位傳道師,在2000年轉成文物館使用,2002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與教育意義。 王惠美說,縣府2024年推動「天主教會彰化總鐸區教堂文物普查建檔計畫」,將埔心羅厝耶穌聖名堂等彰化縣內12座教堂文化進行系統化調查和數位化建檔,目前已完成395件文物之數位建檔,這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有143年歷史的「天神鐘」,上刻有「獻給玫瑰聖母」的字樣,其清脆宏亮的鐘聲成為當時居民生活的作息時間標準,是地方重要的宗教與生活記憶。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羅厝天主堂不只是一棟歷史建築,也是在地教會福音傳遞與牧靈的重要據點,是社會服務的重心。這座天主堂是一個蘊含愛與見證的地方,承載信仰的記號,是信仰者奉獻與堅持的結晶,是愛心、共融與服務的展現。 前鄉長張乘瑜受訪時分享,天主教堂在台灣100多年,保留了很多傳教的歷史文物,也見證在地歷史,為發揚這個特有的宗教文化建築,任內曾多次在此舉辦光雕秀,前高雄市長陳菊多年前曾攜帶黑名單躲藏此處,並將名單託付給當時的美籍神父,當時警總也曾前來追查,她人則躲在當時修女宿舍中但仍被逮捕。他分析當時黨外人士之所以躲藏此處,是因天主教堂是國際性的,黨外人士希望能把訊息傳到國外。
  • 新加坡聖若瑟堂傳承悠久的葡萄牙傳統 2025.08.01新加坡聖若瑟堂傳承悠久的葡萄牙傳統
    天主教徒 3 月 18 日在新加坡聖若瑟堂參加聖若瑟瞻禮日遊行。當天他們帶著聖若瑟像參加遊行。 (圖片:新加坡聖若瑟堂) 喬納森(Jude Jonathan)八歲時就開始在新加坡維多利亞街的歐亞裔聖若瑟教堂擔任彌撒輔祭員,至今已近六十年。 這位 66 歲的葡萄牙裔教友回憶說,由於葡萄牙風格的傳統禮儀和教堂的奉獻精神,激勵他成為一名輔祭員,而今年更是教堂的建堂二百週年。 他尤其喜歡堂區九十多年一直保持的每月第十三日舉行的盛大玫瑰經遊行。 另一個源自葡萄牙、至今仍在教會傳承的宗教傳統是耶穌受難日的耶穌受難重演。 聖若瑟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25 年葡萄牙傳教團在新加坡的成立,當時方濟各(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ria)神父從澳門來到新加坡,為這個小城邦的歐亞裔家庭服務。 據教會官方數據,從 1853 到 1981 年,聖若瑟堂是新加坡唯一受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教區管轄的教堂,直到其劃歸予新加坡總教區。 多年來,聖若瑟堂逐漸發展成為新加坡教會團體的一部分。 團體成員從 1853 年僅有的 12 人發展到如今的數百名天主教徒,其中包括約 300 名西班牙語團體成員。 目前的教堂建築於 1912 年竣工。教堂於 2017 年進行了大規模修復工程,並於 ...
  • 教宗歡迎到羅馬參加禧年慶典的青年 2025.07.31教宗歡迎到羅馬參加禧年慶典的青年
    教宗良十四世 7 月 27 日在梵蒂岡的《三鐘經》祈禱期間,從宗座宮的窗戶向俯瞰聖伯多祿廣場的人群發。 (圖片: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數萬名信眾致意,並對所有來到羅馬參加青年禧年的年輕人表示歡迎。 他在 7 月 27 日誦唸《三鐘經》後說:「我特別熱切地問候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他們聚集在羅馬參加明天開始的青年禧年慶典。」 這位美國教宗以義大利語、英語和西班牙語致以同樣的問候,引得來自不同語言群體的青年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他用不同的語言向他們致意說:「我希望這將成為你們每個人與基督相遇的機會,並在你們的信仰上得到祂的堅固,以正直的生活跟隨基督。」 青年禧年慶典於 7 月 28 至 8 月 3 日舉行。預計將有 50 萬人在羅馬參加為期一週慶祝活動的開幕禮,而預計將有 100 萬人會參加在羅馬托爾維加塔舉行的戶外守夜祈禱和彌撒。 教宗向《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和梵蒂岡《羅馬觀察報》的記者致意,他們在廣場柱廊下新落成的小型新聞站工作,「以便在禧年期間更貼近信徒和朝聖者」。 他感謝梵蒂岡新聞機構使用超過 55 種語言提供服務,將「教宗的聲音傳遞給世界」。 他在掌聲中說:「感謝所有為傳播和平與真相作出貢獻的記者。」 教宗也提醒天主教徒,當天是第五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今年的主題是「沒有失去希望的人是有福的」。 他說:「讓我們不要讓他們孤單,而是要與他們建立愛與祈禱的紐帶。」「讓我們把祖父母和長者視為希望的見證人,他們能夠為新一代指明道路。」 在《三鐘經》祈禱之前,教宗反思了《天主經》,指它提醒我們「當我們向天主祈禱時,主總是會聆聽我們。」 他表示:「如果祂有時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回應我們,那是因為祂以我們無法理解的智慧和遠見行事。」「即使在這些時刻,我們也不要停止祈禱——並要滿懷信心地祈禱——因為在祂裡面,我們總能找到光明和力量。」 他敦促信徒們「透過祈禱和愛德,感受到被愛,並像天主愛我們一樣去愛:開放、謹慎、相互關懷,並且不帶任何欺騙。」